2017-12-08 00:33 作者:李先生
通过对土壤的不断改良,使耕作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高,形成丰产梨园必要的土壤肥力条件。通过人为、科学地输入适量的梨树生长、生产所需的养分,达到梨园小生态系统输入与产出的动态平衡。过量使用化肥,一是肥料流失多,利用率低,二是破坏大生态系统的持续久效平衡。为维护持久发展,不能滥用化肥。
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扩大为梭形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
慢性型病斑: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扩大为梭形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这种病斑发展较慢。急性型病斑:在感病品种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应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
水稻叶瘟常见典型症状为三部一线,即病斑一般梭型,外层黄色晕圈为中毒部,内圈褐色坏死为坏死部,中间灰白色为崩溃部,病斑两端叶脉变为褐色条状为坏死线。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会有灰白色霉层。
慢性型病斑: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逐渐扩大为梭形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潮湿时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
水稻叶瘟常见典型症状为三部一线,即病斑一般梭型,外层黄色晕圈为中毒部,内圈褐色坏死为坏死部,中间灰白色为崩溃部,病斑两端叶脉变为褐色条状为坏死线。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会有灰白色霉层。而对水稻感病品种,或适温高湿条件时,病斑为暗绿色、水渍状,多为不规则或近圆形病斑,正反两面都会形成灰白色霉层,一般发生比较迅速,当气候条件不适时病斑会转变为叶瘟病典型症状。
叶瘟在水稻移栽返青之后就可能发生,没有固定的时间段,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不规则的褐色梭状病斑,发病越严重,叶片上的病斑数量越多。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