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又称高瓜、高笋等,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蔬菜。茭白的味道非常好,也很鲜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茭白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最重要的是茭白里还含有有机氮素以及氨基酸的存在,非常容易被人体所吸收,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蔬菜。茭白非常适合在淡水里生长,多生长与长江湖地一带。那么,茭白要怎么种呢?接下去就跟着耕种帮一起来看看吧。 1.茭田选择:茭田应选择光线好、土地平整、土层深厚、有水源的保水保肥力强的田块,以有凉水经过的水田,或近水库可利用库区深层水灌溉的地块最好。 2.翻耕施肥:翻耕茭田,每亩施入腐熟
农家肥3000千克或浓人粪尿2500千克,如前作是
水稻田,还要增加
基肥的用量,并耙平,然后灌水2-3厘米,做到田平、泥烂、肥足。 3.适时定植:在4月至5月上旬,当茭苗高20厘米左右、水田土温10℃以上时即可移苗定植。如果选用老茭墩育苗的,此时将老茭墩连根挖起,用快刀顺着分蘖着生的方向,按3-5个健全分蘖为1墩进行纵劈分墩,分墩要求带老茎,劈时尽量少伤及分蘖和新根,并做到随挖、随分、随栽。如茭苗过高,可剪去叶尖,使苗高保持在25-30em,防止栽后倒伏。定植密度一般为行距70-80em,墩距65厘米,并分大小行,大行为走道。每亩定植1200墩左右,保证6000株基本分蘖苗。定植深度以所带的老茎薹管没土为度,以晴天下午栽种为好。 4.水位管理:茭白水位管理以“浅一深一浅”为原则。定植后的生长前期,保持3-5厘米的浅水位,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发根和分蘖。到6月份分蘖后期,将水位加深到12-15厘米,以抑制无效分蘖的发生,由于7-8月温度高,深水位还具有降温的效果,但要定期进行换水,防止土壤缺氧造成烂根。进入孕茭期,水位应加深到15-18厘米,但不能超过“茭白眼”的位置,防止薹管伸长。孕茭后期,应降低水位至3-5厘米,以利采收。采收后茭田应保持浅水层或湿润状态过冬,不能干旱。在每次追肥时,要等
肥料吸入壤中后再灌水,如遇暴雨天气,应注意及时排水,防止因水位过高而造成薹管伸长。 5.分期追肥 提苗肥:茭苗定植7-10天成活后,亩施人粪尿500千克或碳酸氢铵15-20千克催苗,如茭白田
基肥足够,可减少施肥量。 分蘖肥:在分蘖初期,亩施人粪尿1000千克或碳酸氢铵20-30千克,促进有效分蘖和植株的生长。如没有施提苗肥,应适当提前追施分蘖肥。 调节肥:在分蘖盛期的6-7月问,应视植株的长势情况进行追肥,一般亩施碳酸氢铵10-15千克,如植株生长强健可不施。 催茭肥:当新茭有10%-20%的分蘖苗假茎已变扁,此时应重施催茭肥,促进肉质茎膨大,提高产量,一般亩施腐熟人粪尿2500-3000千克,或碳酸氢铵30--40千克。催茭肥要适时施入,过早施,植株尚未孕茭,易引起徒长,从而推迟孕茭。过迟施,赶不上孕茭期对
肥料的需要,则影响产量。 6.中耕耘田:摘除黄叶茭白定植成活后应及时耘田除草,为了保护好分蘖苗,耘田时要由近及远,以防伤害分蘖苗。耘田以无杂草、泥不过实、田土平整为佳。在6月下旬茭白分蘖后期,株丛拥挤,应及时摘除植株基部的老叶、黄叶,以促进通风透光,促进孕茭,隔7-10天摘黄叶1次,共2-3次。将剥下的黄叶随时踏入田泥中,可作
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