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2017-12-06 15:05 作者:李先生
1、症状:主要发生在嫁接部位,有时也发生在粗侧根上。发病初期,病部形成灰白色瘤状物,表面粗糙,内部组织柔软,为白色。病瘤增大后,表皮枯死,变为褐色至暗褐色,内部组织坚硬,木质化,表面常长出稀疏细根毛。病瘤呈球形或扁球形,大小不等。病树长势衰弱,产量降低,严重时死亡。
2、发病规律:病原细菌在病组织中越冬,大都存在于癌瘤表层,当癌瘤外层被分解以后,细菌被雨水和灌溉水冲下,进入土壤,通过各种伤口侵入寄主体内。传播媒介除水外,还有昆虫。土壤湿度大,有利于发病。土温在18~22℃时最适合癌瘤的形成。中性和微碱性土壤较酸性土壤发病轻。
3、防治:严格检查出圃苗木,剔除病苗并集中烧毁。对健苗用K84生物农药30倍液浸根5分钟。对二三年生的病幼树,可扒开根际土壤,每株浇灌1~2千克K84生长农药30倍液。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