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冻指日平均温度在0℃以上时,地表和植物表面夜间温度降至0℃或0℃以下时的现象。如果夜间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在植物表面或地表就会凝结成白色晶体,俗称"白霜"、"盐霜",四川内江一带则称"白头霜"。如当时空气中水汽稀少,则没有"白霜"出现。地势低平的冲积土邻近河岸,空气湿度大,夜间温度降到0℃或0℃以下时,水汽易凝结成霜;洼地或谷地因地势低平,地形较凹,空气不易流动,湿度较大,霜冻也易发生,或霜冻较重,故四川有"雪落高山,霜打平原"的说法。
霜或霜冻对果蔗生产的危害是严重的,即使短时霜冻也会对果蔗造成伤害。冬季白天晴朗,昼夜温差大时在我国中***带、温带易形成"霜",往往1~5天连续"打霜"。四川内江一带,如遇1~2天轻霜,即植物体或地表略见白霜,霜后数天部分抗寒性差的品种开始出现危害症状:叶萎蔫、下垂,色逐渐变灰或变黄,检查蔗芽,部分已成煮熟状死芽,四川内江俗称"水芽"。地势低平的坝地霜害重于旱坡地,此种轻霜的危害是局部的,程度不重,如果连续3天以上的"白头霜",即植物表面、地表明显变白的重霜,打霜的时间又较长,则危害较为严重。坝地和山地均受到普遍危害,以平坝地的沙性土最为严重,不同的品种均受到危害,耐寒性差的品种叶片普遍萎蔫,出现条纹或斑块,芽大多坏死成"水芽",心叶和生长点死亡。10天左右,蔗茎剖开呈煮熟状,四川俗称"上水",叶片逐渐干枯成灰白色或黄褐色,不能再进行光合作用,时间再长,蔗茎发出酒精味,以后发酸变臭,果蔗完全失去食用价值;糖蔗则因蔗糖转化为还原糖,继而转化为酒精、有机酸等,致使产糖率极低且结晶困难而失去加工价值;种蔗因蔗芽坏死而不能做种,此种霜害强度大,时间连续且较长,只3~5天,就会给甘蔗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如果种植耐寒性强的品种,3~5天的白头霜会使部分蔗芽坏死,蔗株不会整株死亡,蔗茎下部节间有轻微上水,以后如果气温回升,不再遇霜雪,甘蔗可恢复生长,"上水"节间会"退水"而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