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植果蔗技术
1、播种及出苗前的栽培要点
①播期:立春以后,土表下10厘米处温度稳定在10℃以上才能播种。如不盖膜,四川大多在"惊蛰"前后,抓住"冷尾暖头"(寒潮结束,晴天开始)天气播种;盖地膜的,"立春"前后晴朗天气即可播种,但以2月下旬以后播种最为适宜。
②整地、开植蔗沟:深翻土壤30~35厘米,耙细整平。沟距一般以1~1.5米等行为宜,蔗沟深29~32厘米,沟底宽约25厘米。每亩用呋喃丹或甲基对硫磷粉2~4公斤撒入蔗沟,与土壤拌匀,防治地下害虫,并保持沟底疏松平整。
③品种选择:栽培管理水平高、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可选用丰产潜力大的中大茎、大茎品种;温光条件差的地区应选用早熟品种;冬季长,低温霜冻频繁地区应选用耐寒耐贮品种。果蔗品种的颜色应符合当地大多数人的消费习惯。
④砍种:不盖地膜的,以每段蔗种3个芽较好;盖地膜的,以两个芽为好。砍种要求:刀快、切面小面光滑,不破裂,蔗芽不受损伤;蔗芽下端节间长些,约占节间长度的2/3,即上短下长,因为蔗芽萌发所需的养分、水分由芽以下节间供给。蔗芽顶端留节间长度1/3,是为了避免失水和保护蔗芽。注意去掉死芽、坏芽和有虫口的种段。
⑤蔗种消毒:可用50%
多菌灵或50%托布津1000倍液,或蔗菌灵600~800倍液浸种,防治凤梨病。
⑥播种:种苗平放,芽向蔗沟两侧,切忌放"天地芽"。种段首尾相接,芽朝同一方向。盖地膜每沟放种2~2.5排,每亩放1万芽左右。如果以繁殖新品种为主要目的的,播种量应少,采用稀植盖地膜促分蘖等手段增大繁殖系数。
⑦施底肥:以三合粪堆肥等有机肥为主,一般每亩施三合肥80~100挑、过磷酸钙40~60公斤。另外,底肥增施油枯,可提高产量和品质。
⑧覆土、晾行:待施足底肥,土壤"收汗"后覆土。在寒潮强度大、发生频繁地区覆土稍厚,约10厘米。如盖地膜,覆土后立即用锄去掉表层泥土,使沟底平整,土厚度保持2厘米左右盖膜,以不见蔗种为度,这样既可提高盖膜效率和质量,又可使出苗快而整齐;如不盖地膜,播种后约20天,蔗苗出土前用锄将表土扒开去掉一层,保持覆土厚约3厘米,除去田间杂草,使蔗苗出土又快又整齐。
2、果蔗苗期田间管理技术
①追施提苗肥: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蔗苗出齐,齐苗后每亩用清粪水40~60挑(每挑40~50公斤),对
尿素5~10公斤施下,覆薄土。如苗稀少,只追肥不培土,待分大量发生、蔗苗长到一定高度后才能挖灰口(分期的追肥培土四川俗称挖灰口或第一次追肥培土);如蔗苗长势差,可施两次提苗肥。
②防治害虫:为确保足够基本苗,须对甘蔗螟虫(主要指二点螟、大螟)的发生期进行预测,在幼螟孵化初期及蛀人蔗苗造成危害前进行防治。四川大部分蔗区一般在5月上、中、下旬各防治1次,干旱年份或虫害重的地方还应在6月上、中旬各防治1次。
3、果蔗分蘖期及伸长期田间管理技术
①第一次追肥培土(挖灰口,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每亩施
尿素20~25公斤(碳铵3折1),三合粪约100挑,适量配施油枯、草木灰等含磷、
钾肥料。培土时注意将蔗苗压散分布均匀呈"满天星"状,压掉多余的弱小苗,挖小行后,再匀苗间苗,使其有合理的群体结构。糖蔗品种每亩有效茎以5000~5500株为宜,果蔗品种每亩有效茎4000~4500株即可。
②第二次追肥培土(挖小行,6月下旬至7月中旬):蔗苗达10叶左右时进行,此时甘蔗开始进入伸长期,可每亩施
尿素25~30公斤、三合粪100挑左右,培土20~30厘米,使蔗垄呈"乌鱼背"状。
③上大行:一般结合补施壮尾肥进行,缺肥土壤,视情况可补施壮尾肥,相反,可不施。壮尾肥宜早施、轻施,一般7月底至8月初以前进行,可每亩施
尿素5~10公斤;过迟、过重施肥,甘蔗易倒伏,也影响蔗糖分和品质。上大行一般只除草,不覆土或覆薄土。
④剥枯叶:不整株留种的甘蔗,剥枯叶可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产量和糖分。剥叶对果蔗的增色和提高品质十分有利。
4、果蔗收获方法
"快锄低铲"收获,可增加当季蔗产量,减少虫口基数,防止蔗蔸破裂和蔗桩过高(俗称"冒蔸"),有利来年宿根蔗的萌发,收获深度一般应入土7~1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