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蔗为无性繁殖作物,生产上采用蔗茎做种。用常规方法无性繁殖,每亩用种量视地区和品种的不同(与品种的节间长短、粗细和出苗率有关)达800~1500公斤,繁殖系数一般仅5~8倍。也就是说,每亩果蔗全部做种,也只能播5~8亩。杂交水稻的繁殖系数(制种产量150~250公斤,每亩用种600~800克)达200~300倍,小麦(南北情况有所不同)一般30~50倍,花生的繁殖系数一般也达到15~25倍。由此可见,果蔗是繁殖系数极低的作物。
蔗茎上的侧芽是果蔗的繁殖器官,买蔗种的实质是买芽。蔗种为鲜货,笨重,运输和贮存困难,而果蔗的引种是通过汽车、火车长距离运输蔗茎,上车、下车、途中颠簸、贮存等环节易造成蔗芽的机械损伤,甚至使蔗芽死亡;运行到目的地后往往又不能立即播种,此期间因蔗茎失水或受霜冻低温危害,又使蔗芽生命力下降。上述因素使果蔗新品种的发芽率降低,其繁殖系数下降到仅2~3倍并不少见。我国因地方果蔗品种严重退化,广大中***带、温带省区果蔗品种缺乏,生产上对果蔗新良种的需求迫切,近年因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需要,各地到农业科研单位引果蔗优良新品种的很多。而一个果蔗新品种从杂交到育成推广一般需7~10年,育成后仍用无性繁殖增加种源,繁殖速度慢,刚推广时种源极少,蔗种售价较高,加上蔗种的运输、贮存和引种过程中产生的差旅等费用,使果蔗的引种成本大大高于粮食作物的引种,每亩蔗种的投入很大。如果引进蔗种的繁殖系数低,势必严重影响引种者植蔗的经济效益。因此,从技术方法上提高引进果蔗新品种的繁殖系数,可直接降低引种成本,加快新品种推广速度,使引种者投入少,见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