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3 04:54 作者:李先生
1.分苗、喷雾、扣小拱棚:一株嫁接苗完成后要立即分到10×10厘米营养钵中,浇好分苗水;或用开沟暗水分地苗方式分到平畦中,株行距10厘米见方。每分完1-2排嫁接苗用喷雾器喷雾一次,喷雾器中装500倍50%的多菌灵,以防接穗萎蔫和伤口感染。要随分苗、随插拱架、随封严地膜、不分苗时要将未覆盖的地膜放到畦面上,以时刻保持小拱棚内的湿度。总之,从削接穗前至扣严整个小拱棚,接穗不能有半点萎蔫,否则将严重影响成活率。
2.嫁接后1-3天的管理:此期是愈伤组织形成时期, 是嫁接成活的关键。要保证小棚内湿度达100%,膜内壁应挂满大量露珠、看不见嫁接苗;温度白天保持25-27℃,夜间14-20℃;光照强度5千米烛光左右。为此,在天热光强的季节也要用回苫的方法减光降温,调节方法与嫁接场所要求相似,但在严寒的12-1月份嫁接,除不用回苫外,嫁接苗应置于加温温室中,或者设有地热线的新型日光温室中,以保证夜间气温和地温,并在小棚膜上加盖1-2层旧地膜,减弱小棚内光照强度。依室内湿度大小,每天对嫁接苗喷雾1-2次,其中一次喷500倍的百菌清,以预防霜霉等病菌侵染,并防止南瓜子叶霉烂。嫁接成活率的高低与嫁接后的管理关系密切,特别是头3天的湿度要达到饱和,不见光。
3.嫁接后4-6天的管理:此期是假导管形成期。 棚内的湿度应降低至95%左右;白天温度保持25℃左右,夜间16-18℃;光照强度1万米烛光左右。为此拉苫后和盖苫前小棚顶缝应开1-2寸小缝、通风1小时左右,小棚内温度超过30℃时应继续回苫,但时间要缩短,小棚膜以上多加的膜应撤掉,增加光照强度。如管理正常,接穗的下胚轴会明显伸长,子叶叶色由暗深绿色转成淡绿色,第一片真叶开始吐心或呈顶鸡冠状态。
4.嫁接后7-10天的管理:此期是真导管形成期。 棚内湿度应降至90%左右,湿度过大,不仅砧木子叶容易感染,而且接穗容易长出许多不定根影响成活,或造成接穗徒长。因此耕种帮建议小棚要整天开1-3寸的缝、通风降温,一般不再回苫。正常条件下,接穗可长出1-2厘米有光泽淡绿色真叶,此标志接穗已与砧木完全愈合,应及时将已成活的嫁接苗移出小拱棚。凡真叶不足1厘米或真叶长到1厘米以上但叶色暗绿的,应在小棚内多放几天,达到上述标准时,再移出小棚,不可操之过急。分地苗法的,应在嫁接苗成活50-60%时,及时浇大水,切坨,将明显成活的嫁接苗移出小拱棚,尚未成活的苗留在小棚内。
5.嫁接后10-15天的管理:移出小棚后的嫁接苗, 经2-3天的适应,接穗第一片真叶已长到30厘米左右时,同自根苗一样管理,以促进嫁接苗花芽分化,育成健壮的嫁接苗。进行冬茬栽培的可移出小拱棚2-3天后即定植,早春茬黄瓜3-4片真叶定植,但不宜过晚定植。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