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预测,适时打药。施药时期应根据有害生物的发育期及作物生长进度和
农药品种而定。按照植保站发布的病虫情报适时施药。施药时,还应考虑田间天敌情况,尽可能使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
农药品种。 四、准确配药,保质高效。采取“严格、准确、适量”的原则使用
农药。和我们人吃药治病一样,给植物打药也要保证剂量。不能随意加大或减少
农药使用量,否则会出现药害或效果较差的情况。同时要科学混配,不是所有的
农药都能混用,要选用作用机理不同、亲和性好的
农药品种混用。 对高毒、高残留
农药的概念不清,禁用意识不强。大部分农民在选择购买
农药时只注重防治效果,不考虑
农药的残留问题,并且90%农民朋友错误认为高毒
农药“劲”大,效果好,不知道
农药毒性是指
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力,误以为是
农药对病虫害的药效。在调查中65%农户不知道国家禁止和限制使用的
农药名称。病虫害严重发生的情况下,仍然使用高毒
农药,2000—2003年苹果球坚蚧在渭南果区大发生,2005年苹果小卷叶蛾在渭南果区局部地方爆发,果农得不到及时指导,病急乱投医,使用“3911”、“1605”、氧化乐果等高毒
农药。因此耕种帮建议高毒
农药的使用屡禁不止。 单纯依赖化学防治,病虫对
农药的抗性增强。控制农作物病虫害依赖于化学防治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量的化学
农药频繁使用必然导致病虫害抗药性的形成。渭北地区果树面积较大,近10年来在梨黑星病的防治中一直以三唑类
杀菌剂为主,它的用量占到70%,每年使用次数达6—9次,这种不合理的使用方法,必然导致
农药抗性的产生。 防治时机选择不当。果农没有掌握病虫发生规律,抓不住最佳防治时期,不重预防,只重治疗。有的定期施药,不管病情、虫情,打保险药,这些都造成
农药防效不佳,成本增加。 1、首先是选择
农药零售店。 3、选择好的剂型。
杀虫剂、
杀菌剂。 影响
农药药效的因素? 第一:是否抓住了最佳的防治时期? 第二:是否选择了对症的药剂? 第三:喷雾质量如何? 应重视水质。水的硬度、碱度和混浊度对药效有很大的影响。当水中含钙盐、镁盐过量时,可使离子型乳化剂所配成的乳液和悬液的稳定性受到破坏。有的药剂因转化为非水溶性或难溶性物质而丧失药效,在一些盐碱地区,水质pH值偏高,会与药剂产生中和反应,使药效下降或失效。水质混浊会降低
农药的活性,也会使
草甘膦、
百草枯等
除草剂加速钝化失效。因此耕种帮建议药液用水应选择pH值呈中性的清洁水为宜。如果偏碱可适量加入食醋调节水质。 喷雾时要求其雾滴直径小,密度高,这样药液才能较好覆盖靶标,做到每个叶片湿而不流。要改变过去“要把药打得往下流才算是打到了”的错误观念。因为据测算如果做到湿而不流,药效可发挥60-70%,如果流下来药效可发挥30-40%,这就是差异。咱们现在用的喷雾器械是压力大、喷孔大、雾滴大、效果差。所以我建议以后打药收费按时间计算,不能按每桶水计费,这样大家可用双喷头来施药,节省水就等于节省药就等于节省钱,把节省的钱用到药上去,把低档的药换成高档的药,这样就可以做到用得起好药、得到好的效果、果子卖个好价。
防治某些害虫时要注意它的发生部位,如红蜘蛛、梨网蝽喜欢在叶背面,所以在喷雾时要先内膛、叶背,再外围、叶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