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农药施用效果差的原因
1 用药时机把握不准
打药必须抓住时机,只有了解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适时用药,方能奏效。比如治螟虫,必须在卵孵高峰期用药。如果等到蚁螟已蛀入茎秆,出现了枯心、白穗、死穗等现象后才用药,则肯定防效不佳。
2 施药方法不当
田间病虫草害的发生和害虫的栖息,在作物上都有一个为害部位。这个特定的部位,就是我们所用
农药这支“箭”应该射中的“靶”,射不中靶,
农药防效就差。如防治螟虫只有对准水稻心叶喷药,效果才好。
3 病虫草抗性增加
病菌、害虫及杂草对
农药的抗性,是阻碍
农药充分发挥应有防治效果和潜在效能的现实问题。随着
农药用量的迅速增加和品种的不断更替, 病虫草抗药性也日趋加剧, 特别是粮、油、菜、茶、果等主要作物,用药频繁,病虫草抗药性更是几倍、几十倍的增加。
4 防治对象不明确
病当虫打、虫以病杀、草做虫除,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这首先是诊断错误,判别不清,导致错误用药。如棉花现蕾后发生的红叶枯病, 叶脉变绿, 叶肉紫红呈猪肝色, 叶片向下反卷, 最终焦枯脱落,人们常误认为是红蜘蛛为害。大豆田杂草菟丝子为害, 导致大豆生长停滞,发育不良,有的人常当成根结线虫病来治,等等,当然是越治越严重。
5 喷施药液浪费大
目前, 我国农村普遍使用的喷药器具, 仍是几十年一贯制的工农型喷雾器,费劳力、浪费大、易中毒、不安全、雾粒粗、防效差。据测定,这种喷雾法,黏着性差,沉积率低,其中的药液不仅白白浪费了,而且药液滴落在土壤里,流失在水域中,还严重污染了环境。所以,应积极推广低容量喷雾、超低量喷雾、弥雾、静电喷雾等新的机具和技术, 这是解决防治效果差、减少
农药浪费的有效途径。
6
农药自身的局限
有些
农药对某些病虫草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但对另一些病虫草害却无能为力,防效极差。如
三唑磷对稻螟、棉铃虫和其他鳞翅目类害虫防效较好, 而且有明显的杀卵作用。但它却能刺激稻飞虱产卵,导致稻飞虱再度猖獗。
7 施药时间未把握好
病、虫及草害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也有自己的生物钟。如菜粉蝶、菜青虫成虫、棉大卷叶蛾、稻蝗等都喜欢在光照充足的白天活动, 而鳞翅目夜蛾和部分螟蛾科害虫都是在晚上活动、交配、产卵。因此耕种帮建议只有掌握害虫的活动规律,在一天中,分不同时间有针对性地“按时服药”,才能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8 天气条件的制约
农药的防治效果与不同的天气条件有关,不同的温度、湿度、光照、风力、阴晴等对病虫的发生、活动规律和防治效果都有影响。如气温在8℃以下,
除草剂不易发挥药效; 在35℃以上的高温和强烈光照下, 化学
农药易蒸发散失;风大药液易飘移、吹散,也影响防效。施用乳油型
农药,喷药时要求24 小时内无雨;施用触杀性
农药,要求48 小时内无雨。
9 天敌的减少
由于过去连年大量施用高毒、剧毒、高残留
农药,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也杀伤了害虫的天敌, 使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导致害虫更加猖獗,形成恶性循环。
10 兑药水质使用不当
水有硬水和软水之分, 一般井水、矿区水、某些山区的泉水多为硬水,稀释
农药效果差,因这种水内含矿物质, 会分解
农药的有效成分。而塘水、河水、溪水多为软水,矿物质含量少,稀释
农药效果好。但这些塘水、河水,如果很浑浊,也会影响药效的发挥。
二、正确选择和使用
农药喷雾助剂
农药喷雾助剂分为两类
一,活性助剂,它包括,表面活性剂,润湿剂,油基类,黏着剂和穿透剂。
二,特殊用途喷雾助剂,它包括缓冲剂或酸化剂或PH值改变剂,水质调节剂,抗漂移剂,增稠剂,掺合剂。
正确选择和使用
农药喷雾助剂
1,选择专门开发用于农业林业的农用喷雾助剂,如农用有机硅助剂,不要使用工业产品或家用洗涤剂,洗衣粉,以免破坏
农药活性。
2,许多
农药剂型已经含有提高
农药性能的必要助剂,一般不用使用喷雾助剂。
3,确信将要使用的喷雾助剂已做过完整的药效试验,有疑问或不确定的产品要小范围试验后再大面积使用。
4,特定的
农药需要特定的助剂,在使用时要正确选择助剂。
5,推荐的
农药助剂可能因剂型变化而发生变化,或因施药技术程序的改变而改变。
6,并非在任何喷雾条件下都需要
农药喷雾助剂。可以进行药液浸渍试验以测试喷雾液中是否含有过量的润湿剂。
7,做好
农药混合配制的安全性,相容性和有效性记录,包括
农药剂型,喷雾助剂,剂量等。喷雾助剂的不当使用或过量使用可能造成药效降低或引起药害。要仔细阅读
农药和助剂的标签,确保所选择的助剂与施药地点,靶标有害生物,药械相匹配,更要与所用的
农药相匹配。
正确选择
农药喷雾助剂的流程
1,靶标是什么?
2,阅读
农药标签
a,是否有推荐的助剂?
b,哪种类型的助剂可以用于该
农药?
3,是否是需要的助剂?
a,不
农药标签上没有推荐
水质可以
最佳喷雾覆盖面积
合适的喷雾环境
没有专家建议
b,是
阅读喷雾助剂标签
有效成分
与
农药是否相容
使用剂量
靶标是杂草还是作物
4,渗透剂
用于
除草剂 协助内吸输导型
除草剂 耐雨水冲刷
5,超级分散剂
减少水的用量
提高对植物的穿透性
征询专家意见
6,润湿剂/展着剂
用于蜡质/难于润湿的靶标
对作物药害轻
剂型中可能已含有润湿剂
7,黏着剂/特效剂
持续几个小时降雨影响药效
用于触杀性
农药 在临近收获前用药可能提高
农药的持久性彩残留量
8,缓冲剂/酸化剂
降低水的PH值
缓冲喷洒溶液
促进混合液的相溶性
9,水软化剂/掺合剂
软化硬水
净化脏水
改善
农药的相容性
总之,正确选择和使用
农药喷雾助剂非常重要。
目前,使用量最多的
农药喷雾助剂为农用有机硅。
三、
农药施用时间如何确定?
害虫盛发期:对于害虫来说,害虫盛发期分别是卵孵盛期、幼虫盛发期、成虫盛发期,毕竟在哪个时期用药防治效果最为显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原则上是要节制害虫的生活习惯,在最易杀损害虫,并能有效地节制损害的阶段进行。如防治粘虫,在卵块孵化顶峰期喷药,虽对已孵化的幼虫防治效果良好,但对后期孵化的幼虫并不一定见效,而当幼虫2?3龄顶峰时,喷施药剂,一次防治即可解决虫害问题。又如防治棉铃虫时,因为初孵幼虫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要钻进蕾铃内,若在幼虫2?3龄顶峰时再用药,则防治效果很差,而在卵块孵化顶峰期用药,其防治效果尤其显然;水稻螟虫、斜纹夜蛾也一样。
防治害虫时,通常应在幼虫2-3龄顶峰期前用药,有的应节制在卵块孵化顶峰期后用药,这时施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起因主要是:
一是幼龄害虫在3龄前体壁都很薄,体壁上还长有很多的微毛,微毛着生部位的表皮很薄,药剂就很容易透过这一层,而且这时虫体小,食量较大,损害轻,活动领域小,抗药(耐药)力弱,所以判别防治害虫的适期,应节制在2?3龄顶峰期前用药,有的应节制在卵块孵化顶峰期前后用药,可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当害虫达到4?6龄时,害虫的食量、体壁的厚度均大大增长,其厚度可达1龄幼虫的50?100倍,体壁上的微毛也没有了,这样药剂就不易粘附在体壁上和透过体壁,达到害虫的体内就比较艰巨,同时,害虫的抗(耐)药性也大幅度上升,从而大大影响了药剂的杀虫效果。
二是害虫龄期增大后,虫体内的脂肪量也增加了,具备积压和分解许多
农药的作用。害虫体内脂肪含量越高,这种作用就越显然,抗(耐)药性也就越强。
三是天敌敏感期:在害虫天敌对药剂反应比较敏感的时期内,应尽量少用药或不用药,以保护天敌,维持田间生态平衡。
四是感病生育期:对于病害来说,易感病的生育期都是药剂防治的最佳适期。如苗期最易感染立枯病,可在播种前用
杀菌剂拌种或在苗期喷雾防治;再如花期也是病害侵染的顶峰期,因此耕种帮建议应节制在开花期选用对路药剂重点进行防治预防,节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五是杂草敏感期:施用
除草剂通常应节制在杂草敏感期用药。对于以种子滋生的杂草,幼芽期和幼苗期对
除草剂较为敏感,因此耕种帮建议这一时期经常是
除草剂用药的适期。通常节制在播后苗前或杂草1?2叶期为好。当使用广谱灭生性
除草剂时,如克无踪、
草甘膦、农达等,应在杂草茂盛生长期较为敏感时用药,除草效果显然,并且持效期长。如果防除春季和夏季农田杂草时,应在杂草盛发初期喷施
除草剂最好。
六是害鼠断食期。从有效节制害鼠度来说,毒铒的投放宜节制在鼠类断食阶段较好。多年实验证实,春季灭鼠的效果最好,这是因为害鼠的冬贮食料耗尽,对毒铒的摄食相应较多;同时春季灭鼠还能够缩小基数,保护春播作物正常出苗和安全生长。
七是植物安全期。药剂对植物的安全性是判别施药适期的一个先决条件。在施用
农药时,要选择作物对药剂有较强抗药性的时期喷施,免得引起作物药害。
八是安全间隔期。
农药的施用时期,还应依据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节制在安全间隔期内施药,免得
农药残留超标,造成不良结果。
四、细菌生物
农药施用看看“天象”
细菌
农药是一种生物制剂
农药,杀虫率高,不污染环境,不毒害人畜,不诱发害虫产生抗药性。但细菌性
农药的杀虫作用与细菌数量和活性相关,在使用时对天气、阳光等气象条件要求很严格。要提高细菌生物
农药防效,使用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温度条件
细菌生物
农药喷施的适宜温度在20℃~30℃,这是因为这类
农药的活性成分是蛋白质晶体和有生命的芽孢,低温下,芽孢在害虫体内繁殖速度极慢,蛋白质晶体也不易发生作用。试验显示,在25℃~30℃条件下施用细菌生物制剂
农药,药效比在10℃~15℃时施用高1~2倍。
湿度条件
使用细菌生物制剂
农药,环境湿度越大药效越高,尤其是施用粉状生物制剂
农药,因为细菌的芽孢不耐干燥的环境条件,所以,喷撒细菌粉剂宜在早晚有露水的时候进行,以利于菌剂较好地粘在基叶上,并促进芽孢繁殖,提高药效。
阳光条件
阳光中紫外线对芽孢有杀伤作用,阳光直射30分钟,芽孢死亡率达50%左右,照射1小时死亡率高达80%。此外,紫外线辐射对芽孢晶体也有变性降效作用。因此耕种帮建议最好在下午5时以后或阴天施用生物制剂
农药。
雨水条件
中到大雨会将喷洒在叶面的菌液冲刷掉,降低药效,但如果在施药5小时后下小雨,不但不会降低防效,反而有增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