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黄芪白粉病的症状 病原菌 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2017-11-21 04:07 作者:李先生  

  黄芪为传统中药材之一,在整个生长期受白粉病的危害相当严重,直接影响产量及品质。因此耕种帮建议农户们必须加强对该病的防治措施。今天耕种帮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黄芪白粉病的症状、病原菌、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1、症状
  黄芪白粉病不仅为害叶片,也为害花蕊、荚果、茎秆等部位,整株布满白粉,到秋天黄芪田发病率达100%。
  2、病原菌
  黄芪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属豌豆白粉菌侵染而致病的。闭囊壳球形或扁球形,黑褐色,闭囊壳内有数个子囊,子囊椭圆形、倒卵形,无色,有短柄。
  3、发生特点
  经调查,黄芪白粉病于9月上旬形成有性世代,以子囊果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5月份气温达到20%以上时,病菌孢子萌发,首先感染2年生黄芪植株,出现发病中心,病菌繁殖,重复侵染,叶片上出现白色粉状物,借风传播,6月下旬于春播黄芪田出现多个发病中心,并迅速向邻株蔓延,很快布满全田,8~9月份病情严重,普遍率及严重度均达100%,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形成子囊果,随病残体落入土壤越冬。田间先出现发病中心,然后向四周蔓延发病,是该病发生的特点。黄芪白粉病发行流行与温度关系密切。
  田间调查发现,黄芪白粉病除危害黄芪外,还危害防风(伞形科)、沙菀子(豆科)、金盏菊、签草、苦参、黑故子、紫菀(菊科)等。
  4、防治方法
  4.1 农业防治 根据病菌在枯枝落叶上越冬的习性,待收割黄芪地上部分后,扫除残枝落叶集中烧毁,以压低越冬菌源。
  4.2 药剂防治 黄芪白粉病发生期较长,6~10月份防治黄芪白粉病为最佳时期。在发病初期、中期及后期各喷1次25%粉锈宁4000倍液,防治效果达90%以上。粉锈宁的药效期长达1个月左右,对白粉病有铲除作用,是防治黄芪白粉病的理想农药。另外,可用70%甲基托布津、70%代森锰锌500~800倍液,或5%疫菌克、58%安露交替喷雾,防治效果更好。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杏树的危害特点、特征习性及综合防治方法 下一篇:棉花烟粉虱的为害特点及防治技术措施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