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杨梅褐斑病:又名炭疽病,俗称杨梅红点。属真菌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在叶面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期病斑中央长出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子囊果。病斑多时叶片干枯脱落,重者全株落光或树体死亡。病菌在叶中越冬,次年4月底到5月初,病菌随雨水传播,从气孔或伤口侵入,潜伏期较长,到8月中、下旬才出现病斑。该病1年发生1次,无再次侵染。防治方法:剪除病叶、枯枝,多施有机肥和
钾肥,排水要良好。喷洒80%大生m-45或70%
代森锰锌600倍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200
波尔多液,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
甲霜灵水剂500倍液,70%
甲基托布津或50%
多菌灵800-1000倍液等。 ③杨梅干枯病:主要危害枝干,被害部位失水形成凹陷的带状条斑,病部环绕枝干一周时,枝干即枯死,病原菌为广种弱寄生菌,一般从伤口侵入,树势差易感病,以增强树势为主,防治上应剪除枯枝,烧毁,削去病斑,伤口涂以50倍液的402抗菌剂保护。树冠喷波美0.5-2度石硫合剂。(含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