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网_提供实用农业种植技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芦笋种植的五大病害的防治

2017-11-18 14:30| 发布者: 李先生| 查看: 80| 评论: 0

芦笋好吃却难栽,因为芦笋病虫害较多,要十分留意。在种植管理上要重点做好这些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下面我们来看看芦笋种植的五大病害的防治方法。

一、芦笋立枯病

1、症状。芦笋立枯病又称枯萎病,是土传病害。初见田内个别植株变黄萎蔫,病情扩展后全株枯死,嫩茎染病,拟叶和茎变褐色或纵裂,病株地下茎和根部可现褐色病斑,后期病部腐烂,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幼笋染病,茎细小或无法出土。

2、病原及传播途径。病菌为尖孢镰刀菌芦笋专化型,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经伤口侵入,为害茎部和根系,发病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生产中土壤过湿易发病。

3、防治方法。⑴育苗地不宜连作,实行3-4年轮作。⑵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芦笋专用肥,注意防止烧根或沤根。⑶加强管理,及时清除杂草,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防止湿气滞留。⑷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36%甲基硫菌灵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1:1:160倍式波尔多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  

二、芦笋根腐病

1、症状。主要危害茎基或根部,初发病部变褐色,皮层逐渐腐烂,仅残留表皮及维管束,表皮下有白色菌丝体,严重时小根全部烂掉,根部溃烂,植株黄化,矮小或凋萎死亡,一般不落叶,此区别于立枯病。

2、病原及传播途径。病原是串珠镰孢真菌,病菌在种子上可存活2年,种子发芽时分生孢子萌发,长出芽管,从伤口侵入幼根引起发病。

3、防治方法同芦笋立枯病  

三、芦笋炭疽病  

1、症状。主要危害茎,茎上病斑灰色至浅褐色,梭形或不规则形,后期病部长出小黑点。

2、病原及传播途径。病原为围小丛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原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4-6月靠雨水传播,多雨季节扩展快,干旱或干旱无雨年份发病轻。

3、防治方法。⑴收获时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销毁。⑵施用腐熟的有机肥。⑶发病期注意雨后排水,严防大水漫灌,浇水应安排在上午,减少夜晚结露。⑷发病初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d左右喷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7d停药。

四、芦笋茎腐病 

1、症状。主要危害幼笋,幼笋出土后受害,初期茎表出现水浸状斑,逐渐扩大,后侵入茎秆,茎部组织腐烂,地上部呈枯萎状,湿度大的在茎表组织出现白色菌丝体。

2、病原及传播途径。病原是一种腐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可腐生2-3年,菌丝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水流、农具传播,播种过密,湿度大易发病。

3、防治方法。⑴采用高畦或起垄栽培,不宜过密。⑵加强田管,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⑶及时拔除病笋,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菌源。⑷采用滴灌或膜下灌溉,严防大水漫灌。⑸发病初期用75%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或浇灌,采收前3d停药。

五、芦笋病毒病

1、症状:芦笋病毒病田间症状不明显,病株生长瘦弱、弯曲、黄化,产量明显降低。

2、病原及传播途径。病原有芦笋病毒1号、2号、3号,种子传毒,汁液也可传毒,但蚜虫不传毒。

3、防治方法。⑴收获时使用割刀,必要时进行割刀消毒,防汁液传毒。⑵为防种子传毒,应从无病株上采种,必要时可采用茎尖脱毒技术进行脱毒。⑶病初期喷洒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0.5%抗毒剂Ⅰ号水剂300-350倍液,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病毒灵水溶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d喷1次,连喷3次,采收前3d停药。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上一篇:番荔枝种植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芦笋好吃却难栽,因为芦笋病虫害较多,要十分留意。在种植管理上要重点做好这些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下面我们来看看芦笋种植的五大病害的防治方法。一、芦笋立枯病1、症状。芦笋立枯病又称枯萎病,是土传病害。初见田内个别植株变黄萎蔫,病情扩展后全株枯死,嫩茎染病, ...
下一篇:番石榴种植的叶枯病防治
芦笋好吃却难栽,因为芦笋病虫害较多,要十分留意。在种植管理上要重点做好这些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下面我们来看看芦笋种植的五大病害的防治方法。一、芦笋立枯病1、症状。芦笋立枯病又称枯萎病,是土传病害。初见田内个别植株变黄萎蔫,病情扩展后全株枯死,嫩茎染病, ...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耕种帮种植网|茶叶知识|养鱼技术|肥料价格|农药价格|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5-1 23:08 , Processed in 0.86794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