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一河西走廊棉花产区由北疆的玛纳斯河和奎屯河流域及甘肃河西走廊组成。本亚区90%以上的棉田在北疆棉区,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开垦发展起来的新棉区。北疆海拔低而纬度较高,河西走廊海拔高而纬度较低,组配成热量条件和适应品种相类似的区域。北疆比北部特早熟棉区的纬度还高出2°~3°,由于海拔远比南疆低以及盆地的增温效应和充足的光照条件对活动积温起补偿作用,使之成为我国各棉区中植棉界限最北的一个棉区。热量条件与北部特早熟棉区相仿,无霜冻期多为170天左右,4~10月平均温度18~19℃,≥10℃积温3100~3700℃,持续162~178天,9月份温度16~18℃,由于春季升温迟,秋季降温快,适于种植早熟陆地棉品种。日照条件超过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全年日照时数高达2700~3200h,年日照率58%~64%。年降水量120~280mm,年平均相对湿度北疆50%~60%、河西走廊40%~50%,年蒸发量超过降水量10倍以上,空气湿度小,年干燥度超过3.5。北疆棉区土壤比南疆肥沃,新垦区以灰棕漠土及旱盐土为主,肥力较低,老棉区有部分灌淤土,肥力中等。本亚区制约棉花生产发展和稳产高产的因素主要是春季气温不稳定、霜期变化大、水资源不足,尤其是后期在较低温度下形成的未充分发育的纤维强力低,高糖分棉花百分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