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及其防治技术

2017-11-06 07:18 作者:李先生  

  
水稻种植技术

1、症状

主要为害水稻根节部和茎基部。

水稻分蘖期发病,常在近土表茎基部叶鞘上产生水浸状椭圆形斑,渐扩展为边缘褐色、中间枯白的不规则形大斑,剥去叶鞘可见根节部变黑褐,有时可见深褐色纵条,根节腐烂,伴有恶臭,植株心叶青枯变黄。

拔节期发病,叶片自下而上变黄,近水面叶鞘边缘褐色,中间灰色长条形斑,根节变色伴有恶臭。

穗期发病,病株先失水青枯,后形成枯孕穗、白穗或半白穗,根节变色有短而少的侧生根,有恶臭味。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独特症状是病株根节变为褐色或深褐色腐烂。别于细菌性褐条病心腐型、白叶枯病急性凋萎型及螟害枯心苗等。该病常与小球菌核病、恶苗病、还原性物质中毒等同时发生;也有在基腐病株枯死后,恶苗病菌、小球菌核病菌等腐生其上。该病主要通过水稻根部和茎基部的伤口侵入。生产上只要抓准基腐病这三个独特症状,是能与上述病害区别开来的。

2、病原

病原称菊欧文氏菌玉米致病变种,属欧氏杆菌属细菌。细菌单生,短杆状,两端钝圆,大小(2.6~3)×(0.6~0.8)微米,鞭毛周生,无芽胞和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牛肉浸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变形虫状,初乳白后变土黄色,无光泽。厌气生长,不耐盐,能使多种糖产酸,使明胶液化,产生吲哚,对红霉素敏感,产生抑制圈。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细菌可在病稻草、病稻桩和杂草上越冬。病菌从叶片上水孔、伤口及叶鞘和根系伤口侵入,以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为主。侵入后在根基的气孔中系统感染,在整个生育期重复侵染。早稻在移栽后开始出现症状,抽穗期进入发病高峰。晚稻秧田即可发病,孕穗期进入发病高峰。轮作、直播或小苗移栽稻发病轻。偏施或迟施氮素,稻苗嫩柔发病重。分蘖末期不脱水或烤田过度易发病。地势低,粘重土壤通气性差发病重。一般晚稻发病重于早稻。

4、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疏播,育壮秧,重施送嫁肥,应减轻拔水秧根系受伤侵染。

(2)平整田面,避免渍水,及时排水晒田,重施农家肥,增施磷钾肥,提高稻株抗病力,在水稻分蘖期撒施一次生石灰。

(3)发现发病中心应立即喷药封锁。可每亩用10%杀枯净可湿性粉剂250克,或50%敌枯唑(叶枯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100公斤喷雾;也可用50%代森铵800~1000倍液,每亩喷药液75~100公斤防治。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水稻抽穗结实期的水分管理 下一篇:晚稻秧苗病虫发生情况及防治意见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