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1 03:24 作者:李先生
小麦蚜虫虽小危害大,尤其是麦穗蚜,掌握小麦蚜虫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合理布局作物,冬、春麦混种区尽量使其单一化,秋季作物尽可能为玉米和谷子等。 (2)选择一些抗虫耐病的小麦品种,造成不良的食物条件。播种前用种衣剂加新高脂膜拌种,可驱避**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3)冬麦适当晚播,实行冬灌,早春耙磨镇压。作物生长期间,要根据作物需求施肥、给水,保证NPK和墒情匹配合理,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雨后应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在孕穗期要喷施壮穗灵,强化作物生理机能,提高授粉、灌浆质量,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 2、药剂防治 (1)种子处理:60%吡虫啉格猛FS、20%乐麦拌种,以减少蚜虫用药次数; (2)早春及年前的苗蚜,使用25%大功牛和除草剂一起喷雾使用; (3)穗蚜使用25%大功牛噻虫嗪颗粒剂和5%瑞功微乳剂混配或单独使用。 扩展资料 小麦蚜虫防治误区: 1、贻误防治时期 防治过早,见虫即施药,喷药次数相应增多,造成防治成本过高,同时造成蚜虫抗药性增强,进一步增加防治难度。 防治过晚,不容易控制,因为麦蚜繁殖速度快,一年可发生10—20代,条件适宜时20分钟一代。蚜虫已经对小麦造成了一定的危害,蚜虫密度过大时,如不能均匀施药,更不能有效控制蚜虫的危害。 2、选用药剂不当 大多数农户在选用药剂时缺乏针对性,误认为毒性高的农药杀虫效果相对较好。 高毒及中毒类农药一般为广谱性杀虫剂。在有效防治靶标害虫的同时。也会伤及天敌和一些有益生物种类如蜜蜂等,进而破坏整个农田的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人畜、水体、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高毒农药的持效期短、残留高,临近收获期施药造成粮食农药残留超标,不利于人民的健康生活。 此外,多数农民缺乏辨别真假农药的一些常规知识,如农药三证等,若不慎施用假药,既增加防治成本,又不能达到防病治虫的目的,给生产带来很大危害。 3、施药技术不合理 部分农民滥用农药,加之选用品种比较单一、施药频繁,导致该虫的抗药性大幅度提高。 抗性增强后。农民只有进一步加大用药量和增加用药次数,因此,又会造成该虫的抗性进一步增强,也增加了防治成本。 其次,施药时兑水量普遍偏少,施药不均匀。尤其是小麦中后期田间密度大,很难触及叶背及茎秆处的蚜虫,遇到适宜的天气,易造成蚜虫的再猖獗。 因此,在小麦的生育期内往往需要喷药2~3次。防治难、费用高是小麦蚜虫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麦蚜虫
要说“好养”,我个人觉得,猫狗和鸟,都不好养。 猫狗日常开销大还麻烦 小时候你得带它去打疫苗,打个三四针,一个月一针,成年后一年一针;洗澡,猫一个月得洗一次,狗洗得更勤点;还有日常照顾、陪伴,偶尔生个病,都挺麻烦的。(上述为宠物猫狗的养法,不非农村散养法。) 鸟,每天叽叽喳喳,人心情好的时候没什么,心情不好时想打它;拉屎拉得又勤,每天都得洗屎盆子。高智商的鹦鹉又很需要主人陪伴,久不理它它能闹翻天了。 以上为亲身经历血泪史。 要说真“好养”,小型宠物最好养。 我养过最省心的宠物,第一是宠物蛇(一周喂一次,一个月饿不死的玩意儿),第二是仓鼠(水、粮加满,可以好几天不理),第三是乌龟(耐饿,换水有点麻烦,大龟比小龟好养得多)。再提名个宠物蜘蛛(耐饿、不占地,缺点 食物是活虫),我没养过,但听爬友说很好养。
您好?供您参考:浇返青水时每亩用低氮低磷高钾冲施肥10~15公斤,为了防止吸浆虫病害的发生用辛硫磷颗粒剂1~2公斤,和冲施肥搅拌均匀在浇水前均匀撒到麦地,然后浇水。
等3~4天可用麦田除草剂每亩一袋兑16升水对田埂进行喷施,另外间隔2~3天用矮壮素每亩一代兑水16升每亩地两壶水对全田进行喷施。(当然药剂可以在当地购买稀释浓度参照说明书即可)在我们这里麦地还没有发现其它病害。(有问题您可以追问)谢谢您的提问。
·
根据滑县农技推广中心农技人员的调查,个别地块小麦蚜虫发生较重,需要注意防治。
冬季是冬小麦生长缓慢,身体比较虚弱的时期。小麦叶片特别是下部叶片经常出现发黄、干枯的现象,一直到返青、拔节期都会发生,甚至不断加重。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具体分析。 先说低温、土壤干旱、大风和霜冻等气象因素所造成的黄叶。这种黄叶出现时间往往和天气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范围也往往很大,整块田表现比较一致。这种黄叶是生理性的,一般不用防治,严重的可以追施速效肥料,促进生长。 第二类因素是土壤缺肥,包括氮、磷、钾、钙等。缺乏氮素营养的植株整体黄瘦,生长缓慢。不难理解,缓解这种黄叶的办法就是追肥灌水,缺什么就补什么。 再一种因素就是土壤板结、淹水、渍涝、盐碱害、有毒物质等,所有能够影响根系生长甚至造成部分根系死亡的因素都可以造成黄叶。近年还经常出现使用药剂,特别是除草剂过量或方法不当和秸秆还田粉碎不细,分散不均,架空根系造成的黄叶。对策是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提倡精耕细作和规范用药技术等。 最后一大类因素就是病虫害。先说虫害,他们都是在**活动的,统称**害虫。防治的办法是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可用的药剂如辛硫磷、毒死蜱。病害主要有纹枯病、全蚀病和根腐病等3种。他们都是真菌病害,发生初期都能表现黄叶,但病斑发生的部位和病斑形状有所不同。纹枯病主要为害叶鞘,形成像云彩一样的斑点(比较大)并且从下往上扩展,颜色稍淡;全蚀病主要为害茎基部和根部,典型的病斑是发生在茎基部,颜色很深,很像黑膏药,叶鞘上也会形成病斑,但不会向上扩展;根腐病只发生在根部,变褐腐烂。他们都是依靠土壤传播的病害,所以消灭病残体、使用腐熟肥料以及药剂拌种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井冈霉素是防治纹枯病的特效药,戊唑醇、丙环唑可以兼治这3种病害。提醒大家注意药液一定要打到茎基部并部分渗入土壤。为此,每亩喷药液要达到30~50千克。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