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筋、强筋春麦区主要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和西藏等地区。除河西走廊和新疆可适当发展白粒、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以外,其他地区小麦收获前后降雨较多,常有穗发芽现象发生,适当发展红粒中筋和强筋小麦。该区可划分为以下四个亚区:
1、东北强筋春麦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北部、东部和内蒙古大兴安岭等地区。该区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年降雨量450~600毫米。土壤主要有暗棕壤、黑土和草甸土,质地为砂质壤土至粘壤,土壤有机质含量1~6%。该区土壤肥沃,有利于蛋白质积累,但在小麦收获前后降雨较多,易造成穗发芽和赤霉病发生,常影响小麦品质,适宜发展红粒强筋或中强筋小麦。
2、北部中筋春麦区:主要包括内蒙古东部、辽河平原、吉林省西北部和河北、山西、陕西等春麦区。除河套平原和川滩地外,年降雨量250~480毫米。以栗钙土和褐土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小麦收获前后常遇高温或多雨天气,适宜发展红粒中筋小麦。
3、西北强筋、中筋春麦区:主要包括甘肃中西部、宁夏全部以及新疆麦区。河西走廊干旱少雨,年降雨量50~250毫米。土壤以灰钙土为主,质地以粘壤土和壤土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0.5~2.0%。该区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收获期降雨频率低,灌溉条件好,单产水平高,适宜发展白粒强筋小麦;银宁灌区土地肥沃,年降雨量350~450毫米,但小麦生育后期高温与降雨对小麦品质形成不利,适宜发展红粒中筋小麦;陇中和宁夏西海固地区,土地贫瘠,以黄绵土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0.5~1.0%,年降雨量400毫米左右。该区降雨分布不均,产量水平和商品率较低,适宜发展红粒中筋小麦;新疆麦区光照充足,年降雨量150毫米左右,土壤主要为棕钙土,质地为砂质壤粘土,土壤有机质含量1%左右。该区昼夜温差较大,在肥力较高地区适宜发展强筋白粒小麦,其它地区可发展中筋白粒小麦。
4、青藏高原春麦区:该区海拔较高,光照足,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小,小麦灌浆期长,产量水平高。通过品种改良,适宜发展红粒中筋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