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1 12:00 作者:李先生
草除灵乙酯:是由安万特公司(Aventis)开发的苯并噻唑啉羧酸(benzothiazolinecarboxylic acid)类除草剂。
化学名称 4-氯-2-氧代苯并噻啉-3-基乙酸乙酯。
理化性质 纯品为白色结晶固体,熔点79.2℃。蒸气压0.37mPa(25℃),KowlogP=2.50(20℃),密度1.45(20℃)。溶解度(25℃,g/L):水0.047、丙酮229、二氯甲烷603、乙酸乙酯148、甲醇28.5、甲苯198。稳定性:至少在300℃下稳定;在酸性及中性条件下稳定,在pH9.8下DT507.6d(25℃)。
毒性 急性经口LD50:大鼠gt;6000mg/kg,小鼠gt;4000mg/kg,狗gt;5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gt; 2100Omg/kg,对兔眼、皮肤无刺激性。大鼠急性吸入LC50(4h)5.5mg/L。大鼠两年饲喂无作用剂量:12.5mg/kg(每日为0.61mg/kg),狗1年饲喂无作用剂量:500mg/kg(每日为18.6mg/kg)。ADI值:0.006mg/kg (狗)。日本鹌鹑急性经口LD50gt;10200mg/kg。鱼毒LC50(96h, mg/L):鳟鱼31.3,大翻车鱼27。蜜蜂经口LD50480μg/只。
制剂及分析方法 10%乳油,50%悬浮剂。可与2甲4氯、2,4-滴丁酸、2甲4氯丁酸、麦草畏、2甲,4氯丙酸等混配。GC/HPLC法分析。
作用机理与特点 选择性内吸传导型苗后茎叶处理剂。施药后植物通过叶片吸收传输到整个植物体,药效发挥缓慢。敏感植物受药后生长停滞、叶片僵绿、增厚反卷、新生叶扭曲、节间缩短、最后死亡,与激素类除草剂症状相似。在耐药性植物体内降解成无活性物质,对油菜、麦类、苜蓿等作物安全。气温高,作用快;气温低,作用慢。草除灵乙酯在土壤中转化成游离酸并很快降解成无活性物,对后茬作物无影响。草除灵乙酯防除阔叶杂草药效随剂量增加而提高。施药后油菜有时有不同程度的药害症状,叶片皱卷。随剂量增加和施药时间越晚,油菜呈现药害症状越明显,一般情况下20d后可恢复。
应用
适宜作物与安全性 油菜、麦类、苜蓿、大豆、玉米、三叶草等。甘蓝型油菜耐药性较强;对芥菜型油菜高度敏感,不能应用;对白菜型油菜有轻微药害,应适当推迟施药期。一般情况下抑制现象可很快恢复,不影响产量。对后茬作物很安全。
防除对象 主要用于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如繁缕、牛繁缕、雀舌草、豚草、田芥菜、苘麻、反枝苋、苍耳、藜、曼陀罗、猪殃殃等。
应用技术 ①草除灵乙酯为油菜苗后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油菜的耐药性受叶龄、气温、雨水等因素影响,在阔叶杂草基本出齐后使用效果最好,可与常见的禾本科杂草苗后除草剂混用作一次性防除。对未出苗杂草无效。②在阔叶杂草出齐后,油菜达6叶龄,避开低温天气施药对油菜最安全。不宜在直播油菜2~3叶期过早使用。据应用经验,加入适量植物油,可提高草除灵乙酯渗透力。③根据田间杂草出苗高峰期和油菜品种的耐药性确定最佳施药适期。耐药性弱的白菜型冬油菜应在油菜越冬后期或返青期(叶龄6~8叶)使用,可避免油菜发生药害。耐药性较强的甘蓝型冬油菜,要根据当地杂草出草规律,如冬前基本出齐的地区,在冬前施药。在冬前、冬后各有一个出草高峰的地区,应在冬后出草高峰后再施药,保证有较好的药效。
使用方法 ①冬油菜田 直播油菜6~8叶期或移栽油菜返苗后,阔叶杂草出齐,2~3叶期至2~3个分枝,冬前气温较高或冬后气温回升,油菜返青期作茎叶喷雾处理。据田间杂草种群确定用药量:以雀舌草、牛繁缕、繁缕为主,每亩用50%草除灵乙酯悬浮剂26.6~30ml。以猪殃映为主的阔叶杂草,应适当提高用药剂量,每亩用50%草除灵乙酯是悬浮剂30~40ml,加水30~40L,均匀喷雾。冬前用药,药效比反返青期施药的药效高。返青期虽然气温升高,有利于药效发挥,但由于猪殃殃等阔叶杂草叶龄较大,所以药效下降。同剂量下对敏感的繁缕仍有较好的防效。②春油菜田 施药时期为油菜6叶期,每亩用50%草除灵乙酯悬浮剂25~30ml茎叶喷雾。在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较多的田块,可再加人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每亩60ml。在阔叶杂草与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混生田,每亩用50%草除灵乙酯悬浮剂30~40ml加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40~60ml,加水30L,作茎叶喷雾处理,防除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效果极佳,对油菜安全。油菜籽增产幅度比单用高。③谷物田 茎叶喷雾,亩用量为9.3~28g(a.i.)。与麦草畏混用有增效作用,特别适用于防除母菊属杂草。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