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噻酰草胺是由德国拜耳公司开发并于1987年在日本投产的酰胺类除草剂。 苯噻酰草胺的化学名称
2-(1,3-苯并噻唑-2-基氧基)-N-甲基乙酰苯胺,2-苯并噻唑-2-基氧基-N-甲基乙酰苯胺。
苯噻酰草胺的特征
纯品为无色无嗅固体,熔点134.8℃,蒸气压6.4×l0-4mPa(20℃)/llmPa (100℃)。分配系数KowlogP=3.23。水中溶解度(20℃)4mg/L,其他溶剂中溶解度(20℃,g/L):己烷0.1~1.0,丙酮60〜100,甲苯20〜50,二氯甲烷>200,异丙醇5〜10,乙酸乙酯20〜50,二甲基亚砜110〜220,乙腈30〜60。稳定性:对热、酸、碱(pH4〜9)、光稳定。在30℃、0.5a内,95%不变。
苯噻酰草胺的毒性
大、小鼠、狗急性经LD50>5000mg/kg。大、小鼠急性经皮LD50>5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4h)0.02mg/L(粉剂),对兔皮肤、眼睛无刺激性。大鼠2a伺喂试验的无作用剂量为100mg/kg词料,大鼠2a词喂试验的无作用剂量为300mg/kg饲料。山齿鹑饲喂LC50(5d)>5000mg/kg饲料。鱼毒LC50(96h):鲤鱼6.0mg/L,虹鳟鱼6.8mg/L。蚯蚓LC50(28d):>1000mg/kg土壤。
苯噻酰草胺常见制剂
单剂有Hinochloa, Rancho。混剂有Leedzon (CA登录号113644-24-9):苯噻酰草胺+溴丁酰草胺+吡唑特,RanchoM:苯噻酰草胺+草达灭。Sinzan (CAS登录号111053-61-3):苯噻酰草胺+溴丁酰草胺+萘丙胺,Zark:苯噻酰草胺+苄嘧磺隆。除此之外,还可与如下药剂进行二元或三元混配:molinate、imazosulfuron、pyriminobac、pyributicarb、cyhalofop等。
苯噻酰草胺的作用方式
细胞生长和分裂抑制剂,对幼原母细胞的分裂有特别强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芽鞘和根吸收,经木质部和韧皮部传导至杂草的幼芽和嫩叶,阻止杂草生长点细胞分裂伸长,当禾本科杂草(稗草)接触此药后很快聚集在生长点处。对细胞特别是母细胞起到抑制细胞分裂、增大,从而阻碍稗草的生长直至死亡。
受药稗草症状为:茎叶部和根部生长点异常肥大,叶鞘叶身变浓绿,植株生长受抑,最终变枯死亡。
苯噻酰草胺的用法
主要用于移栽稻田中,以66.6〜106.7g (a.i.)/hm2在苗前和苗后施用,可有效防除禾本科杂草,对稗草有特效,对水稻田一年生杂草如牛毛毡、瓜皮草、泽泻、眼子菜、萤蔺、水莎草等亦有效。对移植水稻有优异的选择性,由于在水中溶解度低,所以在保水条件下,施药除草活性最高。土壤对其吸附力强,施药后药量大部分被吸附于土壤表层,并在土壤表层1厘米以内形成处理层,这样能避免水稻生长点与药剂的接触,使其产生较高的安全性,而对生长点处在土壤表层的稗草等杂草有较强的阻止生育和杀死能力,并对表层的以种子繁殖的多年生杂草也有抑制作用,对深层杂草效果低。使用时田应耙平,露水地段,沙质土、漏水田使用效果差。其持效期在一个月以上。
在移植水稻田防除一年生杂草和牛毛毡时,在移植后3〜10d(稗草2叶期)、3〜14d(稗草3叶期或稗草3.5叶期)施药,施药方法为灌水撒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