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吡啶酸(商品名称:Tordon,毒莠定)是由E. R. Uning于1963年报道其除草活性,由道化学公司开发的化合物。
氨氯吡啶酸的化学名称
4-氨基-3,5,6-三氯吡啶-2-羧酸。
氨氯吡啶酸的特征
浅椋色固体,有氯的气味,熔化前约190℃分解,蒸气压8×10-11mPa (25℃),分配系数KowLgP=l.9 (20℃ , 0.lmol HC1,即中性介质),堆密度0.895 (25℃)。饱和水溶液PH值为3.0 (24.5℃),溶解度(20℃, g/100mL):水中0.056,已烷小于0.004,甲苯0.013,丙酮1.82,甲醇2.32。在酸碱溶液中很稳定, 但在热的浓碱中分解。其水溶液在紫外光下分解,DT50为2.6d (25℃)。 pKa为2.3 (22℃ )。
氨氯吡啶酸的毒性
急性经口 LD50(mg/kg):雄大鼠〉5000,小鼠2000〜4000,兔约2000,豚鼠约3000,羊大于1000,牛大于750。兔急性经皮LD50>2000mg/kg。对兔眼睛有中度刺激,对兔皮肤有轻微刺激。对皮肤不引起过敏。雄、雌大鼠吸人LC50>0.035mg/L空气。NOEL数据[mg/(kg﹒d),2a]:大鼠20。ADI值:0.2mg/kg。小鸡急性经口 LD50 约6000mg/kg。饲喂试验绿头鸭、山齿鹑LC50均〉5000mg/kg饲料。蓝鳃翻车鱼LC50 (96h): 14.5mg/L,虹鳟鱼LC50(96h):5.5mg/L,羊角月牙藻EC50:36.9mg/L,粉虾LC50: 10.3mg/L。蜜蜂LD50> lOOug/只。对蚯蚓无毒。对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无影响。
氨氯吡啶酸常见制剂
氨氯吡啶酸的作用
氨氯吡啶酸可通过植物根、茎和叶吸收,传导和积累在生长活跃的组织。高浓度下,抑制或杀死分生组织细胞,可作为除草剂。低浓度下,可防止落果,增加果实产量。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氨氯吡啶酸的用途
1、柠檬:在柠檬收获后用氨氯吡啶酸5~24.5mg/L浸果,防落果,延长贮藏时间。
2、无花果:在无花果生长早期用氨氯吡啶酸10~20mg/L喷洒细嫩植株上,能形成单性果实。
使用氨氯吡啶酸注意事项
作为柠檬、橘子保鲜剂时,和杀菌剂苯菌灵混用效果更佳。
应用于洋葱,可使洋葱形成有特殊味道的化合物,这方面的应用会有很大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