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网_提供实用农业种植技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樟子松造林技术分析

2017-10-27 19:45| 发布者: 李先生| 查看: 79| 评论: 0

樟子松适应性强、成活率高,所以榆林地区将其树种作为主要造林树种。

樟子松是防风固沙和针叶用材的优良树种,有着喜光耐寒、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生态幅度广和寿命长等优点,在贫瘠的风沙土及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沙土均能生长良好,喜酸性或微酸性土壤,在微碱性土壤中生长正常。所以,陕西省榆林地区把樟子松做为主要防护林、用材林和城镇绿化树种。

1、樟子松造林

造林地的选择:  1)樟子松的栽植地适合的范围广,可以在平川或沙荒地、在土质瘠薄的地方也可以,但是在比较黏重的水湿地不宜栽植,一般都选择在土层深厚、肥力跟上的中等沙壤土栽植为好。2)樟子松虽然喜欢酸性或中性土壤,但也可适当忍受轻度盐碱,在生长的过程中也会不出现异常现象。如果土壤的含盐量超标就会抑制其生长。3)在相对高度3  m 以上的沙丘栽植樟子松,应空留1/2 ~ 1/3 的丘顶。

2、造林地整地 

在栽植樟子松时,通常先要整地,一般分为局部整地和全面整地。此外,要选择好时间。如果在沙地上栽植樟子松,就要考虑到弃耕地或流动地不宜整,其他整地时间一般都以造林前一年的雨季为好。需要注意的是,栽植时要保证一定的宽度和深度。

2.1全面整地  全面整地,即将造林地全部进行翻垦。但在全面整地的过程中不宜集中大片土地整理。有时坡面过长就要在山顶或山腰等部位适当保留原有的植被,并且这些植被要沿着坡高呈带状分布。

2.2局部整地  局部整地主要分为 2种:一种主要适用于无风蚀或者受风蚀侵害比较轻微的地区称为带状整地;另一种是一些坡度平缓或坡度虽大但坡面还是比较平整的山地,采取在林中空地或林冠下称为块状整地。

3、造林密度和造林点的配置

在栽植樟子松的过程中,苗木栽植的密度一定要把握好,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幼林的林冠、林木的生产量及其材质。所以,必须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行距、株距。通过多方面的因素考虑,在造林点的配置上一般都以“品”字形为最好。

4、造林季节

当然,在栽植苗木时,要根据立地条件和气温、土壤条件,综合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选择合适的造林时间。一般分为春季造林即可进行,4月上旬土壤逐步解冻30.0 ~ 40.0 cm 时即可进行。移栽早,苗木的顶芽尚未萌动或者刚萌动时,可大大减少运输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消耗,提高成活率。秋季则可以在休眠后进行移栽,一般来说一二年生的幼苗裸根移栽的成活率可达 90.0% 以上,苗龄越大,成活率就越低,而带土球移栽,其成活率可达 100.0%。在具体移栽过程中,对苗木根系需采取应的保护措施,避免其遭受风吹日晒,种植深度以苗叶不被埋入土中为准,栽后踩实并浇水 1 次。此后,每隔 15 ~ 20 d 需要浇水 1 次,夏季则需要勤松土,5-6 月依据苗木的生长情况适当追肥一两次,促进苗木生长。

4、结束语

樟子松具有耐旱、耐贫瘠、病虫害少且易防治等优点,是我国北方地区荒山造林的优选树种,被国家林业局视为三北防护林体系的指定树种。内蒙古地区的樟子松幼苗的培育及移栽技术为整个地区樟子松的繁殖和大面积造林提供了科学的方式,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自—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国营林场  张艳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内容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文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障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做任何承诺。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上一篇:教你自制健康调和油的几招
樟子松适应性强、成活率高,所以榆林地区将其树种作为主要造林树种。樟子松是防风固沙和针叶用材的优良树种,有着喜光耐寒、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生态幅度广和寿命长等优点,在贫瘠的风沙土及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沙土均能生长良好,喜酸性或微酸性土壤,在微碱性土壤中 ...
下一篇:胡萝卜白粉病怎么防治
樟子松适应性强、成活率高,所以榆林地区将其树种作为主要造林树种。樟子松是防风固沙和针叶用材的优良树种,有着喜光耐寒、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生态幅度广和寿命长等优点,在贫瘠的风沙土及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沙土均能生长良好,喜酸性或微酸性土壤,在微碱性土壤中 ...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耕种帮种植网|茶叶知识|养鱼技术|肥料价格|农药价格|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4-27 18:49 , Processed in 2.89521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