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水稻种植技术 水稻病虫害防治 水稻品种 水稻百科 水稻视频

多效唑对水稻秧苗有什么生物学效应?

2017-10-27 04:24 作者:李先生  

多效唑对水稻秧苗有什么生物学效应?" alt="多效唑对水稻秧苗有什么生物学效应?">多效唑对水稻秧苗有什么生物学效应?" alt="多效唑对水稻秧苗有什么生物学效应?"> 

  多效唑对水稻秧苗的形态效应是抑制纵向伸长、促进横向生长,因而秧苗矮壮,分蘖增加,叶片挺直,根系粗短;生理效应是增加蛋白质和核酸含量;作用机理是调节水稻体内多种内源植物激素的含量,从而培育出多蘖矮化壮秧。其生物学效应具体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1、苗高降低:多效唑施用后5天,秧苗即开始矮化,20天左右秧苗高度降低最明显,移栽时苗高一般比没有施用的降低15%左右。
  2、分蘖增加:一般增加30%左右,其中3叶以上的大分增加25%左右。
  3、叶片挺直:施用多效唑的秧苗叶片着生倾斜角明显缩小,一般小11.5度左右。因而叶片挺直,株型紧凑,秧田通风透光好,透光率提高40%以上,有利于多生分蘖和提高秧田利用率。
  4、根多而短,发根力强:根数一般比未用的多10%,且根长缩短,秧苗发根力提高45%左右,因而移栽后植伤减轻,返青活棵提早2~3天。
  5、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含量增加:据试验,施用后分别增加19%、28%和22%,而核酸和蛋白质是植物调节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其含量的增加,说明施用多效唑后,秧苗的生理功能仍很旺盛。所以,在秧苗高度受抑制的同时,其分蘖和发根力明显提高。
  6、内源植物激素含量发生变化: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是植物激素调节的,施用多效唑后,稻苗体内多种内源植物激素含量发生变化。一方面,生长促进物质赤霉素和蚓噪乙酸的含量分别降低91.6%和52.5%;另一方面,生长抑制物质乙烯释放率增加37.4%,脱落酸的含量增加452.4%。因此,秧苗生长的顶端优势明显削弱,从而调节了秧苗的形态变化。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水稻使用"九二○"应注意哪些问题? 下一篇:水稻育秧怎样使用多效唑?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