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厩肥的减少和秸秆还田的增加有两种用水的方法:
一种是以厩肥为主的稻田属正常用水,即水稻栽插时,一般稻田内只有薄水层。因此,移栽后应及时灌浅水层,特别是上午栽的秧,中午前一定要灌上水,灌水深度以3~6em为宜。3~5天内不淹心叶,以减少植株的蒸腾,保持稻体内水分平衡,达到深水护苗的作用,如遇大风,还可减轻秧苗受损。但灌水不能过深,深了会引起叶鞘过早伸长,植株细弱,不易扎根。但也不能长期断水而影响发棵。据研究,寸水护苗与深水护苗相比,单株黄叶数减少21.36%,分蘖成穗提高7.96%。北方稻区,春稻移栽后温度较低,如逢阴雨天气,水层可适当浅些。南方麦茬稻栽插时,正逢伏旱期,气温高,湿度低,如刮西南大风,水层应适当加深,否则可浅些。此外,秧龄小,宜浅,苗大可稍深。
另一种以秸秆还田的稻田属特殊用水。大面生产发现稻苗移栽后,至返青至分蘖一直维持水层,使土壤严重缺氧,导致产生大量有毒物质,严重影响扎根和根系生育,甚至发生僵苗。对这种田块灌水方法要改变,栽插后仍要寸水护苗至返青,但活棵后就要间歇灌水,经常露田增氧,促进秸秆腐熟,促进根系深扎,直至开始轻搁田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