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晚稻生育前期正处于高温季节,
肥料分解快,肥效短,并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土壤供肥能力逐步减退,容易造成后期供肥不足,且晚稻生育后期颖花根活量及吸肥能力减弱,所以,双季晚稻应施足
基肥,早施分蘖肥,还应重视穗肥的施用。
双季晚稻的特点是移栽苗体大,栽插较深,故
氮肥宜深翻到耕作层以下。
基肥除施足有机
肥料外,还要增加碳酸氢铵30~40公斤。必须注意,前季早稻收获时是一年中土壤速效钾含量最低的时期,故后季稻增施
钾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将早稻秸秆切断还田,不仅可供较多的钾营养,也可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一般亩施早稻秸秆150~250公斤,同时搭配一定数量的
磷肥。
因为后季稻本田有效分期很短,故分蘖肥要早施,避免肥效发挥在无效分期。一般在活棵返青期亩施
尿素7.5公斤左右,或碳酸氢铵15~20公斤。
后季稻种植在热量丰裕的地区,合理追施穗肥,既可增加颖花的分化,减少退化颖花,同时也可提高结实率与千粒重。在施用上要根据苗情、土壤肥瘦、前期施肥情况以及气候条件等灵活应用。在
基肥与分蘖肥不足,中期群体偏小,叶色明显落"黄"的情况下,在倒3叶即可每亩施用
尿素4~6公斤,以巩固有效分蘖,增加每穗颖花分化数量。倘若基、蘖肥足,群体长势旺,茎蘖数多,叶色较深的,一般不宜施穗肥。若在倒2或倒1叶期出现明显落黄,每亩可补施
尿素3公斤左右,以减少颖花退化。
在一些热量条件不够丰裕地区,穗肥的施用要慎重,因为后期温度低,水稻群体"消化"氮素的能力弱,常常会导致迟抽穗,恋青迟熟,空秕粒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