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空壳,是因为抽穗开花时,未能传粉受精,但谷壳发育完整,壳内无米。秕粒是受精后,穗部营养不足或受阻碍,使子房发育中途停止,或在灌浆过程中胚乳停止发育,成为半实粒。
产生空壳和秕粒的原因主要是不良的气候和栽培条件造成的。
(1)不良的气候条件影响。水稻在抽穗发育期间,需要较高的温度,最适宜的温度是25~35℃,特别是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如碰上低温,就会形成大量的空壳和秕粒。广西晚稻常因栽培管理不当,遇到"寒露风"侵袭,空壳秕粒量显著增加。在早稻抽穗期间,阴雨天多,日照量少,碳素同化作用削弱,影响授粉结实,空壳、秕粒也相应增加。孕穗期和抽穗期遇长期低温阴雨、干旱或遇台风暴雨,都会产生大量的秕粒。
(2)不良的栽培条件影响。主要是水肥管理不当和病虫为害。
氮肥施用过多、过迟或不足,一般都会增加空壳秕粒。氦肥不足,特别是中后期缺肥,也会增加空壳秕粒;稻田排水不良,土壤还原性强,会引起黑根而早衰,使空壳秕粒增加;密植不合理,加上水肥管理不当,封行过早,通风透气差,会招致病虫害,不及时防治,也会造成空壳秕粒多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