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种催芽常见的异常现象
1、高温"烧芽":种子破胸后,呼吸作用迅速增强,谷堆的温度上升快。如果不及时翻动淋水,谷堆内的温度高于40℃持续3小时以上便会发生烧芽。因此当有80%谷粒破胸露白时,应摊开降温,每天翻动2~3次,并淋适量30℃温水,使种子保持28~32℃。若出现烧芽,应立即用20℃的温水洗种子,按催芽技术规程催芽。
2、稻种发涎:稻种破胸前控温不好,出现高温而大量淋水,使种堆内水分过多,温度升不起来;或浸种时间太短,种子不破胸,误为温度不够,用高温水淋过度,使种子内可溶性有机物外渗而产生滑涎。出现这种现象时,应立即将种子用清水洗干净,然后放在40℃的2%石灰水中浸种2分钟,重新催芽。
3、根芽不齐:催芽过程中,水分和温度控制不当会出现根芽不齐现象。如果芽短而根长超过1粒谷长,说明水分不足,温度过高,应及时翻动谷堆,并适当淋水。如果芽长根短,说明水分过多,温度太低,应减少翻动和淋水次数,把温度控制在25~30℃进行催芽。
4、"盲谷"过多:催芽过程中不发芽的种子叫"盲谷"。盲谷出现是由于种子本身变质、种胚受伤、酒精中毒等多种原因引起。因此,除了严格执行浸种催芽技术规程外,还要注意选用优质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