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2 08:48 作者:李先生
在农业生产上,玉米空秆现象经常出现。据调查玉米空秆率一般
为15%-20%,严重者高达30%以上。空秆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
一。
(一)空秆的主要原因
1、雄穗对雌穗的抑制玉米的雄穗是由顶芽发育而成,生长势
强,雄穗分化比雌穗早7-10天;雌穗由腋芽发育而成,发育较晚,生长
势较弱。当外界条件不适合时,雄穗对雌穗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如营
养不良时,雄穗利用顶端优热将大量的养分吸收到顶端,雌穗因营养不
足发育不良而形成空秆。
2、营养失调在雌穗分化阶段,如果营养不足,光合面积较
小,有机物质积累少,雌穗发育不良,空秆率增高。在玉米旺长阶段,
矿质营养供应过多,造成营养生长旺盛,生殖生长减弱,有机物质向雌
穗上分配的少,从而形成空秆。
3、高温干旱喇叭口至抽穗前是玉米生长需水量最大的时期,
如果此时干旱缺墒,就会影响雄穗的正常开花和雌穗花丝的抽出,造成
抽雄提前吐丝延迟。花粉的生命力弱,花丝容易枯萎,不能授粉受精。
4、阴雨天气过多玉米抽雄散粉时期,阴雨连绵,光照不足,
花粉粒易吸水膨胀而破裂死亡或粘结成团,丧失授粉能力,而雌穗花丝
未能及时受精,造成有穗无籽。
5、施肥不合理在同一密度下,施肥少的比施肥多的空秆率
高;肥力越低,密度越大,空秆率越高;单一施肥比配方施肥空秆率
(二)防治对策
1、削弱顶端优势生产上采用的去雄技术能有效削弱顶端优
势,减少雄穗对雌穗的抑制。调整养分的合理分配,降低空秆率。据试
验,去雄的田块空秆率不足1%,而未去雄的空秆率在3%以上。去雄的方
法是:当雄穗露尖时,隔行或隔株将雄穗拔出,切忌带掉功能叶。去雄
后,全田只剩一半雄穗。授粉结束后,将剩余一半雄穗再去掉,以减少
养分消耗,提高粒重。
2、合理密植一般品种每公顷留苗密度为4.25-6万株,种植形
式为行距70厘米,株距27厘米,竖叶紧凑型品种每公顷留苗7.5万株左
右,行距80厘米,株距17厘米。行距增大,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光合能
力,增加果穗营养,促进果穗分化,降低空秆率。
3、按叶龄施肥玉米从拔节到果穗吐丝受精为孕穗阶段,是生
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此期若养分供应充足,能减少空秆率。当叶龄指
数达30%前即5叶展开时,普施有机肥,全部追施磷、钾肥;叶龄指数达
30%-35%即5-6叶展开时,追肥数量应占全期氮肥总量的60%;叶龄指数
达60%-70%即12-13片叶展开时,追余下40%的氮肥。
4、浇抽雄开花水玉米抽雄前15天对水敏感,此期若土壤干
旱,及时浇水可促进果穗发育,缩短雄雌花的间隔,有利于正常授粉受
精,降低空秆率。据研究,抽雄期昼夜每公顷耗水量75吨,若土壤含水
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应立即浇水。
(农技服务2001.4)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