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1 08:47 作者:李先生
水稻恶苗病在我省南北稻区都有发生。近几年来,该病在我地呈上升趋势
,尤其是旱育秧田和软盘育秧田,已经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一般发病
率在3%-5%,严重田块发病达30%-50%。
一、症状
根据其表现的症状不同可分为4种类型:徒长型、矮化型、正常型、早穗
型,其中正常型、早穗型、矮化型3种类型高矮与健株一致,很难区分,到了
成株期特别是孕穗、抽穗期前后,才呈现出典型症状,并陆续枯死。徒长型恶
苗病在秧田比正常秧苗高,一般高出正常苗的1/3到1倍以上,植株细弱,叶片
、叶鞘狭长,呈淡黄绿色,根毛少,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稻苗枯死,在近地处
有淡红色或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
二、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种子内外及稻草上越冬,带菌种子是恶苗病发
生的主要初侵染来源。病稻草用作催芽、扎秧把等也可引起初侵染。带菌稻种
播入秧田后,潜伏在种子内的菌丝或附着在种子上的分生孢子萌发活动,如稻
芽受伤,病菌很容易侵入。田间病株上形成分生孢子,可借风雨传播,引起再
浸染。当水稻扬花时,分生孢子萌发侵染花器,严重时造成秕谷和畸形,轻的
侵入颖壳和种皮组织内,可使种子带菌。水稻收获时,病株上的分生孢子,也
能粘附于稻谷表面。恶苗病是一种在高温下发生的病害,当气温降至20℃,即
使感染,也不表现病状。另外,水稻品种间抗病性也有一定的差异,一般粳稻
较籼稻抗病。
凡种子带菌率高或种谷未经消毒处理、浸种时间长、拔秧时伤根都能诱发
此病害。另外,旱育秧和软盘秧发病重;长期灌深水,导致生长衰弱,有利发
病;偏施氮肥,也有利于此病害的发生。
三、防治方法
1、建立无病种子田,更新种子,进行盐水选种,剔除秕谷和受伤种子,
妥善保管好带病稻草,忌水源传病,控制催芽温度。
2、用1%石灰水和0.01%硫酸铜浸种,防病效果较好,也可用强氯精浸种。种子
先用清水浸12小时,捞起沥干以0.5千克种子,1克强氯精,0.5千克水的比例
,再复浸10小时,搅拌2-3次,浸种水温16-18℃,催芽温度不超过28℃,强氯
精浸种,要冲洗干净,再催芽。
3、结合田间拔草,拔除病株烧毁。
摘自《安徽农业》2001.4期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