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7-10-17 08:54 作者:李先生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又称黄斑病,农民叫黄叶病,是近年来我省玉米上继大、小斑病、锈病之后的又一重要病害。弯孢菌叶斑病发生后,叶片布满病斑,连片时干枯死亡,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降低产量。
  一、发生症状:该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和苞叶。病斑初为水浸状或淡黄色半透明小点,之后扩大为圆形、椭圆形、梭形或长条形病斑,病斑因品种抗性不同而表现不一样,一般长1-5mm,宽1-2mm,大小不等;病斑中央苍白色,呈半透明状,周围有褐色环带,外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多个病斑相连形成大斑,叶片的前半部或叶缘坏死;病斑在叶片上呈不明显的分节状发生。潮湿的情况下可产生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二、病原物:病原为新月弯孢菌和不等弯孢霉,属半知菌亚门弯孢霉属。病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8-32℃,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度为30-32℃,最适湿度为饱和湿度,相对湿度低于90%很少萌发。
  三、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潜伏于病残体组织中越冬,也能以分生孢子越冬。带菌的玉米秸杆和杂草是病害发生的初侵染源;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传播到玉米叶片上,进行再侵染。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属于典型的成株期病害,玉米苗期抗病性较强,随着植株生长抗性减弱。河南田间发病始于7月下旬到8月初,发病高峰在玉米抽雄后,即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由于该 病 潜 育期 短(2-3 天),7-10天即可完成一次侵染循环,如遇高温、高湿,可在短时期内大面积流行发生,低洼积水田和连作田发病较重。
  四、防治方法: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防治策略是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经抗性鉴定,目前较为抗病品种有农大108、郑单14、农大951、中玉4号、掖单12号、郑单7号、丹玉13号;发病较重的有掖单13号、丹玉20号和郑丹958等。
  2、加强栽培管理,减少越冬菌源。合理轮作,合理密植,加强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玉米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残体,集中处理,减少初侵染源。
  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田间发病率10%时喷药防治,有效药剂有农力农业技术托、青益色、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等。气候条件适宜发病时一周后防治第二遍。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玉米秸秆还田须“三 防” 下一篇:注意防治玉米病虫害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