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防治灰飞虱病害造成的玉米“粗缩病”

2017-10-17 08:00 作者:李先生  

  淮河流域进入农历“立夏”季节后,广大乡村开始棉花、麦类接茬套播种玉米。可近年来,玉米在播后生长到30天(一般在6月下旬~7月上旬),极易发生“粗缩病”。即玉米苗在50厘米高以上时,因遭受带病毒昆虫灰飞虱为害,玉米苗发病率极高。江苏省阜宁县吴滩镇新储村陈必胜等3农户,2007年播种3亩多玉米,在6月下旬相继发病而又缺少有关防治知识,病株矮化、叶片僵直、宽、短而厚,颜色浓绿,上部节间短缩,顶部叶簇生,心叶中脉两侧产生虚线状条纹,90%左右的玉米苗都患上秆萎缩变粗不挂玉米棒头,像长绿植物“万年青”一样,顶梢部莠的穗上只有三五十粒玉米,这给玉米造成减产85%以上。据了解,仅去年阜宁县吴滩镇类似该户玉米遭“粗缩病”的就有800多亩。
  “粗缩病”是怎样产生的,又怎样防治这类“粗缩病”发生?该镇农艺师吴有铁为农民兄弟提出了科学防治“粗缩病”“克星”。该病产生的原因较复杂,一是土壤中带菌量大,一块地上连年长玉米就有这种病菌残留;二是由麦田、秧田灰飞虱传毒引起,尤其干旱期间发病既快又重。为防治这一问题,首先,应选用抗“粗缩病”,大、小斑病良种及“包衣”种子,如苏玉19号、“金海5号”等。其次,调整播种期,春玉米在4月下旬,夏玉米在6月中旬播种,避免传毒昆虫活动高峰期与玉米病毒生育期相同,减少发生病害。第三,清除病毒传染源,清除田头地边杂草,达到压低蚜虫、灰飞虱残存基数,减少侵染。
  如何用药物防治“粗缩病”苗?首先,应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在没有出现或已患上有关病毒危害玉米苗时,提前在3—4叶和7~8叶期,分别叶期挑晴天中午亩用10%吡虫灵20克,或5%锐劲特30毫升和10%吡虫灵10克,加水30公斤均匀喷雾。如植株发病后在植株灵、菌毒清、乙酸素等药物中,再加入吡虫灵喷施防治效果更好。视病害情况采取5天打两头(次)办法,滚动用药2次,起到了“防”与“治”的效果,因玉米苗带病毒是通过苗纤维细胞内侵染病源的繁殖、复制。因此耕种帮建议对已感病发病的毒株要立即拔除离田防传播。
  由于受环境污染,病虫害发生猖獗。时农业技术下种植玉米的广大地区“粗缩病”危害带有普遍性,为此,希望能引起各有关农技部门及广大农户切实重视之目的。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玉米病虫害的防治 下一篇:夏玉米套种辣椒技术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