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6 10:43 作者:李先生
摘要
本文以ABT成果转化的机制与模式为例,针对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农林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和新时期农林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抓住各个时期农林生产的关键问题,进行成果的改进、开发与转化,将农林科技成果作为一项科学性极强的跨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来进行研究、提高、发展与完善,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建立起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运转机制,组织起凝聚力强,开放式的社会化研究推广体系。
关键词: ABT;生根粉;成果转化;机制;模式
本文通过回顾ABT科技成果转化走过的道路和体会,认识到只有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农林业科技人员就一定能够大有作为,加强成果转化工作就能够推动农林科技事业和农林业的发展。“ABT”开始时是一个普通的研究课题,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通过成果的转化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而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ABT”走过的道路,会对我国今后农林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有所启迪,“ABT”成果转化的机制与模式将为今后成果转化工作提供借鉴。1 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是“ABT”成果转化的思路“ABT”成果转化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新形势下,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根据农林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抓住农林业生产的关键问题,逐步探索和完成的。ABT中心坚持以科技成果推广,带动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开发研究、应用技术研究、推广模式研究的一体化,带动水平高、难度大、层次多、复杂程度强的成果转化系统工程的实施,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不断与市场经济、农村发展和社会进步相适应的研究、开发、示范、推广、生产、经销、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的良性循环运转机制,形成了凝聚力强、范围大、层次多、开放式的社会化研究、推广、科学普及服务体系。ABT在成果转化过程中,我们注意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与发展,不断更新观念,变更策略,力争“ABT”成果转化建立在正确决策的指导下进行。同时,充分认识到各级行政领导部门在农林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领导作用与推动作用,掌握新时期调动农林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动力,正确调整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与精神鼓励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社会效益中单位与个人合理收益的关系。在不同时期,根据农林业生产的要求进行成果的改进、新成果的开发与技术的创新。在“ABT”成果的转化中,我们认识到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科技成果转化中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是不可缺少的两大要素。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充分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促进“ABT”成果的转化并使其在转化中不断提高、不断发展,就能在转化中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成果转化道路。2 领先的科研成果为ABT成果转化奠定了基础ABT成果转化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绩,是基于成果本身是一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而且其诞生和发展适应了农林业生产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在科学的世界里有一道难关,就是许多植物难以生根,以致影响其成活和生长的难题阻碍着农林业生产的发展。王涛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针对这一技术难题进行科技攻关,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制成功了ABT生根粉系列。ABT生根粉是一类复合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它与国内外同类产品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外源激素,还能促进内源激素的合成。其作用机理:ABT作为一种效应物,它一方面活化了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基因,使之加强表达;另一方面抑制了脱落酸的表达,而内源多胺也起着第二信使的作用。在两种信使作用下,促使生物大分子的合成重要酶的活性得到提高,引发了一系列生理效应。主要表现在对不定根的诱导,根系发育健壮,根的吸收面积增加,促进不定芽的诱导,提高代谢作用强度。综合作用的结果表现在成活率、作物产量质量的提高与抗性的加强。正因如此,这项科技成果才能够在众多同类产品的竞争中一直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
社会在不断发展,情况在不断变化,科技成果也需要随之而有所发展和更新,而不能一成不变。ABT成果开始时只有用于扦插育苗的1号、2号两种,ABT中心根据农林生产的实际,不断进行开发和深入研究,发展成为用于播种育苗、移栽、造林、飞机播种的3号,促进农作物、经济作物、蔬菜、药用植物增产的4号和5号。通过在全国3644个应用单位进行8项指标追踪调查以及数以千计的研究应用报告证实,ABT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在此基础上选出重点单位,对重点植物与领域进行分布区内的试验、示范研究,提出了ABT在重点植物与领域内的配套技术。针对ABT应用对象是多品种、多因素和多指标等因素,研究出了处理不同植物的不同配套技术。
中心的研究人员并没有止步,为了探讨ABT的作用机理,配合应用技术的研究,组织了20个科研单位,进行了ABT系列促进植物生根与增产机理的研究,建立了ABT对植物生理过程的影响模型,提出ABT对植物各种影响是通过激素过程影响而间接产生的。ABT生根粉的作用是强化、调控而不是取代植物自身的激素过程。这一分析与用实例数据进行筛选所取得的主导因子与定性分析的结果是相符合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ABT作用机理的可能模型。通过国外专家ABT应用作用机理的报告,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相应的印证。
为了扩大ABT的后劲,ABT中心在推广过程中又进行二次开发,研究开发出了五个水溶性的新型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系列,GGR系列是一类非激素型的生理活性物质,对植物内源激素、内源多胺、酚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某些代谢相关酶活性的提高呈正相关,而且能影响植物营养元素的吸收与代谢作用。它不仅能提高苗木成活率,提高植物的产量,还能对不良环境的胁迫作出有利于植物正常生长的积极响应,减轻或避免逆境对植物所造成的伤害。因此耕种帮建议它的应用效果优于目前应用的植物激素及复合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而且不需要低温贮藏,易溶于水,无污染,又是非激素型等特性,为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提供了新的物质,成为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器官形态建成、提高产量的又一类新的生理活性物质。为提高植物苗木成活率与增加植物的产量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ABT中心不仅取得了推广成果,而且使ABT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旧的、开发新的、储备未来的、不断更新换代的系列产品。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筹建及在植物中导入促根基因工作的开展,为ABT事业开拓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应用技术与应用基础的研究,为ABT的推广、经销工作奠定了扎实的技术与理论基础。为了提高成果转化中社会、经济效益的研究水平,中心对ABT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进行了数量化分析,综合评价了ABT从车间流入田间、林地蕴含的价值,通过数据分析形象地体现了ABT推广的效益情况。ABT生根粉系列研究、推广、经销工作社会性强,应用领域及植物种类多,参与人员数量大,类型层次众多,整个工作的组织、技术、资金、效益各方面交错影响,关系复杂。根据这些特点,中心从ABT的研究、推广、经销工作的资金流向、技术发展和人才动态三个侧面,系统研究了ABT研究、推广、经销模式,把科技成果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新的水平。
3 特有的组织建设与资金筹措方式为“ABT”成果转化创造了条件
科研成果不易转化为生产力,除了生产机制的不完善这个原因外,还包括这项工作本身有着许多的艰辛,要想在短期内产生效果,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成果转化组织是十分必要,而在建立组织的过程中既要注意紧紧依靠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单位、团体和个人的积极性,这两者缺一不可。
农林科技成果产业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ABT”的成果转化是以ABT研究开发中心为龙头,ABT基金会为核心,领导和组织着试验、推广项目的实施、论文奖评、成果鉴定、人才选拔、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建立起试验、研究、开发与推广、经销两大体系。
3.1 试验研究开发体系
试验研究开发体系是通过试验、推广子项目的实施,在双向选择的原则下,吸收和组织了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关等中外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包括农业、林业、基础理论、推广模式、推广管理与国际合作6个专业委员会,领导着ABT配套应用技术的试验研究,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推广与模式研究、国际合作研究小组,组成一个高水平、大范围的试验、研究、开发、示范和推广人才梯队。
3.2 推广经销体系
3.2.1 技术市场带动自发推广模式
ABT生根粉系列以它独特的运行机制和庞大的推广体系,建立了以科研成果示范、推广带动应用技术、基础理论研究、新成果开发与生产经销、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的自我发展、自我滚动的良性循环运转机制与社会化的服务体系。为了加快ABT生根粉系列的推广转化进程, ABT中心紧紧依靠各级科技、农林主管部门和推广系统协同作战,在动员各路大军的过程中,既注意经济杠杆的作用,又结合我国农林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以推广带动科研与经销,以农林生产的需求为基础,争取和依靠各级行政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充分利用技术市场这一纽带与桥梁,吸引和兼聘中央和地方科研机关,大专院校的专家与技术人员,广泛动员推广工作中的中央军,地方军、杂牌军,积极配合和利用电视、广播,杂志等各种宣传媒介,有计划、有步骤的根据“ABT系列产品研究、开发、推广、生产、经销”工作的特点开展稳步、高速、全方位的研究、开发、推广、生产、经销工作,组织起适合于ABT推广工作特点的技术传递和转移网络,同时,将推广经销工作与出成果、出人才紧密结合。建立起由国家级农林科技推广部门牵头的条条推广经销体系,与此同时,建立起充分发挥地方主管部门主动权的省、市(地)、县的块块推广经销体系,选拔出上百个直挂县作为推广经销模式研究的样板。
此外,通过层层培训班,组织起由推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推广技术骨干与农民技术骨干组成的推广、经销团队,并进行了上万次技术宣传普及与电化教育,自发地建立了一支分布范围广、人员多、层次分明的开放式的ABT研究、推广、经销大军,组成了完整的人才梯队与社会化服务体系。正是依靠这支庞大队伍的力量,ABT中心才能把科技成果转化推向如此广阔的面积、推向如此众多的领域。
3.2.2 国家成果推广计划实施模式
原国家科委将ABT研究、开发与推广中心列为国家级的成果转化中心,为ABT事业的腾飞奠定了有利的组织基础。同时,科技部将ABT列为国家科技重点推广项目,为ABT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政府部门的支持是我们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林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有坚强的经济实力。对ABT项目,没有单纯依靠国家拨款,还进行多渠道筹措资金,利用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以及科学化的试验和示范工程,吸引了地方多渠道投入资金。中心把科技成果推广中取得的经济效益用以支持成果进一步的推广转化,还利用推广中取得的经济效益建立了ABT基金,奖励为ABT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进一步推动了事业的发展。在强有力的推广组织与资金的支持下,以ABT研究开发中心为龙头,召开各级合作协调会议与ABT技术宣传普及与电化教育。不仅推动了科技进步,而且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效益和生态效益。加速了ABT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步伐,在国内外农林技术推广领域中独树一帜。4 有效的良性循环运转机制加快了ABT成果转化步伐为了保证ABT生根粉系列推广与转化任务的顺利完成,ABT研究开发中心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同时,创造性地建立了研究、开发、示范、推广、生产、经销、科学普及、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的良性循环运转机制与技工贸相结合的全程服务体系。边探索、边研究、边实施与适合中国国情的自力更生,自我滚动,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运转机制。
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同时,需要打破传统的科研、推广、经营脱节的框架,ABT的研究工作紧紧结合生产的需要进行,研究的成果在迅速推广中得以进一步研究、检验和完善,用成果推广带动应用理论研究、开发研究、应用技术研究、推广机制与模式研究,成果推广过程中加大了经销的力度,经销中取得的经济收益又用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如此循环往复,从而使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断提高。
我国地域广阔,情况复杂,自然条件多变,农林业又有地区性,所以一项农林科技成果适合各种不同的情况是不大可能的。因此ABT中心一开始,就把成果推广建筑在“先试验,后示范”的基础上,从而使自己的科技成果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对ABT生根粉的销售,凡不承担ABT生根粉推广任务、没有建立一套社会化服务体系、不能进行跟踪服务,就不能承担ABT的销售任务。这样,刚开始时步子迈得慢一些,而且工作量很大,但工作是扎实的。ABT中心充分利用各种科技市场这一纽带和桥梁,以ABT成果推广转化为主导,面对推广面大,推广领域广,应用植物种类繁多,组织松散的ABT用户网络;在全国上千个单位进行了ABT应用配套技术的研究,建立在扦插育苗、播种育苗、苗木移栽、造林、飞机播种、花卉等林业领域,以及对农作物、蔬菜、特种经济作物、药用植物等1582种(品种)植物上反复试验的基础上。仅以小麦为例就在全国170多个县进行了区域化试验才全面推开的。
试验、示范的过程既是科学研究的深入,又为产品的经销铺平了道路。在试验、示范中ABT中心根据出现的具体情况,发现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保证了科技成果取得最佳的效果、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同时,试验和示范还向科研人员提出了新的课题,研究人员根据试验、示范的情况,开发出了新的继代产品,而且进一步扩大了应用范围。
为了增加ABT的凝聚力,ABT中心不断更新事业的生长点,如社会林业工程与木本生物能源项目的研究与实施,使ABT的事业年年有新的进展,有新的目标。
经过多年的努力,据统计目前ABT生根粉与双吉尔—GGR使用范围覆盖了全国80%的行政县(市),推广面积达2.89亿亩,育苗100多亿株,经济效益达100多亿元。ABT生根粉不仅增加了绿色宝库的储蓄量,改善了生态条件,对保护环境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为推广项目,除国家科委立项支持外,ABT中心自力更生、自我滚动、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自身也得到了发展,除了用成果收益支持研究、推广、生产、经销工作的正常运转外,还建立了上千万元的ABT基金,建立起了ABT研究推广培训中心。由于成绩突出,有9000多人次获原国家科委、林业部等部门的奖励;作为科技产品多次在全国大型新产品展览会上获的金奖;作为科技创业典型获得了全国科技实业家创业金奖;作为推广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8项科技奖励,并在许多国家获得金奖与特别奖。
在ABT生根粉的推广过程中,培养了一支呈梯形结构ABT科技推广大军,建立试验示范点3万多个,培养农民科技示范户81万户,并通过数万次电影、电视、广播、报刊、书刊等形式,传播和普及了ABT生根粉技术,提高了人们对农林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认识和自觉性,激发了对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各级领导与群众越来越认识到,农林科技成果只有通过艰苦细致深入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才能真正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农林科技成果的应用也需要与社会化服务体系相结合,才能确保成果转化的效果,推动推广工作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5 ABT生根粉国际化为塑造品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ABT中心将科技成果国际化作为努力方向之一,为了将ABT这一行之有效的科研成果推向世界,通过参与几十个国家的科技成果博览会与科技交流活动,与前苏联、德国、瑞典、丹麦、日本、加拿大、法国、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香港、美国、韩国、阿根廷、澳大利亚、科特迪瓦、匈牙利、印度、比利时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司及专家建立了联系。
为了向第三世界推广ABT技术,举办了4届面向发展中国家的援外国际培训班。与亚太经社委员会支持举办的三届亚太地区植物生长调节剂研讨会。通过以上的活动与30多个国家进行了学术交流与合作,聘任了43位专家为ABT基金会国际合作委员会专家。各国专家提出ABT在各国应用报告33篇,28位专家受到原国家科委成果司的奖励。成立了ABT国际协会及亚太地区植物生长调节剂协会筹委会,在国际上初步建立起以亚太地区为核心,发展中国家为骨干,吸收发达国家的学者与公司参加的ABT国际合作网络,为ABT走向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ABT生根粉系列的推广不仅提高了成果转化的科技水平,开创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成果转化道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而且也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一套自力更生、切实可行的组织技术路线与适合我国国情的成果转化工程化、国际化、社会化的样板。通过ABT中心实践证明,农林科技成果产业化在中国是可行的,且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只要我们不断地紧跟形势、更新观念、深入探索、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够开创适合我国国情的产业化模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化道路。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