蚧壳虫是园林绿化苗木中一种常见害虫,它的寄主植物十分广泛,不管是乔木、小型花灌木、藤本植物、绿篱等都有可能遭受到它的危害。
蚧壳虫种类
常见的有红圆蚧、褐圆蚧、康片蚧、失尖蚧和吹绵蚧等,一般每年发生1~3代,均以受精的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每年4月上旬后,当气温较稳定,便有大量幼蚧孵化出来,初孵的幼虫活动能力较强,若虫在叶的正面、嫩梢上、果实上,固定取食。由于若虫虫体表面尚未有蜡质层覆盖,是防治的最佳时期。
进入4月,苹果、梨、桃树、柑橘等果树陆续进入开花结果期,蚧壳虫也进入快速繁殖期,它不但危害枝干,还可危害叶片和果实,由于它身上覆盖有厚厚的蜡质层,普通药剂很难将其杀死,常用的药剂有氟啶虫胺腈(特福力)、毒死蜱,有机硅+噻嗪酮,螺虫乙酯等等。
蚧壳虫的防治
蚧壳虫的防治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好时间,三月份是蚧壳虫越冬后的恢复活动期,抗药性比较差。对于比较容易发生蚧壳虫的园林植物,结合修剪,在春季发芽前,喷3波美度左右的石硫合剂,基本上就可以消灭越冬若虫或者虫卵。在雌性介壳虫孕卵且体重骤增之后,赶在产卵前用高压水龙头将虫体冲离枝干再辅以药剂保护。在蚧壳虫孵化前期对园林植物进行一次修剪,对黄杨等绿篱植物可以进行一次重修剪,可以较大程度地减少虫口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