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5 15:20 作者:李先生
“四川省的草莓种植历史悠久,是草莓的主要产地之一,种植总面积约7万亩,年产量在1.5万-1.8万吨,目前栽培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因草莓经济效益好、栽培周期短、资金回笼快等优势,近年来我省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规模化草莓种植也逐渐增多,并且形成了成都双流区、凉山州(西昌市、德昌市)两大草莓主产区。”3月26日,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专家李星月对记者介绍了温室草莓如何防治病虫害的技术要点。
目前,我省草莓种植存在的问题较多,首先是因为草莓茎叶果实靠近地面,极易遭受病虫危害;其次是草莓在产区常年连作,土传病虫害发生日益加重,减产严重;再次是草莓的病虫害管理缺乏规范性,农户缺乏农残意识和除残降残科学知识,防治手段单一且化学农药使用不规范,对草莓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实现我省草莓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破解绿色草莓生产发展的瓶颈,针对我省草莓生产实际,省农科院研究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选抗病品种 用脱毒苗
选用长势旺盛,浅休眠并抗(耐)根腐病、灰霉病和白粉病的草莓品种,如“丰香”“甜查理”“章姬”“越心”,并提高脱毒苗使用率,多品种合理布局、搭配种植,及时淘汰抗性差、易感病品种,轮换种植年限长的品种,可有效预防草莓炭疽病、灰霉病和白粉病的发生。
清洁棚园 闷棚消毒
每年5月中下旬,在上茬草莓作物收获后,及时拉秧,彻底将草莓的残枝落叶、烂果、杂草、地膜等清理到温室外,并尽可能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菌、害虫残留和传播。
将棚膜表面进行清扫,以增加透光性,利用土壤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相结合的方法,7月中旬左右,每亩施入20公斤石灰氮、2000公斤羊粪、100公斤油枯进行深翻,覆盖好白色地膜和大棚膜,最后大水漫灌,进行高温高湿闷棚40天。此方法不仅对草莓连作土壤中的杀菌灭虫效果良好,而且能进一步腐熟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效利用率。
合理密植 防菌移栽
大棚中间,常规垄每垄宽1.1米(垄面0.7米、沟宽0.4米、垄面高0.2米),起边垄防止秋季水涝 (0.5米,占常规垄一半)。采用单垄双行种植,株距23厘米,行距20厘米,每亩移栽5000株左右。
移栽草莓苗的同时,每株穴施含球孢白僵菌 (有效活菌≥150亿/克)0.5克,混合草木灰施用,可预防或减轻大田前期地老虎、蛴螬等地下虫害。
水肥药一体 精细滴灌
根据当季雨水多少,滴灌补水频次调整为10天-15天1次,每次15分钟-20分钟。在草莓开三序花时,每序始花期每亩滴灌施入磷酸二氢钾2.5公斤、国光壮多微量元素肥100克、胺鲜脂(调节剂)10克。在每序花的花絮形成时、始花期、盛花期每亩分别叶面喷施硼肥 (国光硼肥1500倍液)100克、锌肥 (国光锌肥1000倍液)100克、氨基酸水溶肥 (先正达氨基酸水溶肥600倍液)30公斤。
注意用药 科学减量
在花茎抽生的关键时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炭疽病,可选择咪鲜胺锰盐(含量50%),每亩30克-40克,或苯醚甲环唑 (含量37%),每亩20克-30克;防治灰霉病可选择腐霉利 (含量50%),每亩40克-50克,或吡唑醚菌酯(含量25%),每亩40克-50克;防治白粉病可选择乙嘧酚 (含量25%),每亩50克-60克;防治地老虎、斜纹夜蛾、小菜蛾、蛴螬可选择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含量2%),每亩30毫升-50毫升;防治蚜虫、白粉虱可选用吡虫啉(含量5%),每亩10毫升-15毫升;若有红蜘蛛还可选择阿维.螺螨酯(含量22%),每亩20毫升-30毫升。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