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黄瓜黑星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2017-10-07 06:57 作者:李先生  

  (1)症状和发病规律 黄瓜黑星病是一种世界性检疫病害,在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地严重危害黄瓜生产。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保护地生产的发展,黄瓜黑星病在我国部分地区危害严重。幼苗染病,子叶上产生黄白色圆形斑点,子叶腐烂,严重时幼苗整株腐烂;稍大幼苗刚露出的真叶烂掉,形成双头苗、多头苗;侵染嫩叶时,起初为近圆形小斑点,进而扩大为2-5毫米淡黄色病斑,干枯后呈黄白色,易穿孔,边缘呈星纹状;嫩茎染病,初为水渍状暗绿色梭形斑,后变暗色,凹陷龟裂,湿度大时病斑长出灰黑色霉层;生长点染病,心叶枯萎,形成秃桩;卷须染病则变褐腐烂;幼瓜和成瓜均可发病,瓜条染病,起初为圆形或椭圆形褪绿小斑,病斑处溢出透明胶状物,后变为琥珀色,凝结成块。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凹陷,胶状物增多,堆积在病斑附近,最后脱落。湿农业技术度大时,病斑部密生烟黑色霉层。接近收获期,病斑多呈疮痂状,空气干燥时龟裂,病瓜一般不腐烂。幼瓜受害,病斑处组织生长受抑制,引起瓜条弯曲、畸形。病原真菌以菌丝体存于病株残体在田间、土壤、棚架中越冬,成为翌年侵染源,也可以以分生孢子附在种子表面或以菌丝体潜伏在种皮内越冬,并成为近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田间主要靠雨水,气流和农事操作传播。病菌从叶片、果实、茎蔓表皮直接穿透,或从气孔和伤口侵入,潜育期一般大棚3-6d,露地9-10d。黄瓜黑星病发病栽培条件和栽培品种关系密切。该病菌在相对湿度93%以上,日均温在15-30℃之间较易产生分生孢子,并要求有水滴和营养。因此当棚内最低温度在10℃以上,相对湿度在下午6时到次日10时高于90%,且棚顶及植株叶面结露,是该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条件。温室黄瓜一般在2月中下旬就开始发病,到5月以后气温高时病害依然发生。

  (2)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 加强植物检疫,在未发病地区应严禁从疫区调种和调入带菌种子,采种时应从无病植株采种,防止病害传播蔓延;选用抗病品种,如津春1号、中农13号等高抗黑星病品种;播前用温场浸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0min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定植前用烟雾剂熏蒸空棚,杀死棚内残留病原菌;栽培时应注意种植密度,及时通风,采取地膜覆盖及滴灌等节水技术,以降低棚内湿度,尽量使叶面少结露。②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600倍液,或2%武夷霉素水剂200倍液,或40%杜邦福星800-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每7-10d喷1次,连续防治3-4次。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秋蒜苗的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 下一篇:秋季大葱水肥管理的技术要点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