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嗪酮(buprofezin)
化学名称:2-特丁基亚氨基-3-异丙基-5-苯基-1,3,5-噻二嗪-4-酮
其他名称:优乐得、扑虱灵、稻虱灵、稻虱净
噻嗪酮作用特点:噻嗪酮是一种抑制昆虫生长发育的新型选择性杀虫剂,触杀作用强,也有胃毒作用。作用机制为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和干扰新陈代谢,致使若虫蜕皮畸形或翅畸形而缓慢死亡。一般施药后3~7天才能看出效果,对成虫没有直接杀伤力,但可缩短其寿命,减少产卵量,并且产出的多是不育卵,幼虫即使孵化也很快死亡。对半翅目的飞虱、叶蝉、粉虱及介壳虫类害虫有良好防治效果,药效期长达30天以上。对天敌较安全,综合效应好。
制剂:2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6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以及与杀扑磷等农药成分混配的制剂。
噻嗪酮防治对象:柑橘矢尖蚧、黑点酚、糠片蚧、多角绵蚧、红蜡蚧、吹绵蚧、木虱、粉虱、黑刺粉虱、红蜘蛛、锈螨、侧多食性跗线螨;梨、桃蚧虫等。
噻嗪酮使用方法:
1、柑橘虫害:柑橘矢尖蚧等介壳虫,在若发生盛期,用25%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可达到较好的防效。红蜡蚧,于5月下旬和6月上,一龄若盛发初期,喷布25%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吹绵,于若虫盛发初期,喷布25%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粉虱等,于一二龄若虫盛发期,喷布25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
2、梨、桃蚧虫:在越冬代和第一代成蚧产卵后,幼、若虫发生盛期喷布25%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
噻嗪酮使用注意事项:
①药液避免接触白菜、萝卜,否则将出现褐斑及绿叶白化等药害。
②使用时应先对水稀释后均匀喷雾,不可用毒土法。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