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化学防治仍是控制病虫害大发生和消灭虫源基地的主要措施。我国化学防治面积占整个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的70%左右。在搞好预测预报的前提下,正确使用
农药适时进行防治,一般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国内常用的
杀虫剂有爱福丁、
吡虫啉、锐劲特、
灭幼脲等;
杀菌剂有
百菌清、
多菌灵、粉锈宁、托布津。主要施药方法有喷雾、喷粉、熏蒸、拌种、放烟等。近年来飞机超低容量喷雾防治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防治效果,节省了劳力,降低了成本。在生产中还开发了在树干上用毒笔涂环,捆扎毒绳或药纸带,往蛀孔中插毒签或塞药片,注射药液,撒毒土或毒饵等简便易行的施药方法,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毒性较低的
农药,如杀虫脒、苯来特、托布津、
溴氰菊酯等部分依靠进口。由于药价偏高,飞机防治费用不断上涨,地面喷雾防治喷雾器射程不够,影响了防治效果。一些地方长期单一使用
溴氰菊酯,害虫出现了抗药性,影响了化学防治工作的进展。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用六六六粉已经扑灭的竹蝗在80年代有所抬头,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尚未找到替代六六六的化学药剂。
杀菌剂可分为铲除剂、保护剂和内吸剂。铲除剂直接可杀死病原物,如五氯酚、甲醛等。保护剂可直接施于植物体,保护植物不受侵害,如低浓度的石硫合剂,
波尔多液,有机硫、有机磷、有机氯等。内吸剂是指被植物吸入体内,起抑制病原物扩展的药剂,如托布津、
多菌灵、苯莱特等。化学药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土壤消毒、种实消毒和喷洒植株等。 但大量采用化学药剂防治,产生了严重的“3R”问题,即抗药性(Resistance)、再猖獗(Resurgence)和残留(Residue)。许多害虫对化学
农药产生了几十倍甚至成百上千倍的抗药性。一些主要害虫的数量急剧下降后又突然回升造成更大的危害,次要害虫在天敌被杀死后突然暴发成灾。
农药不但殃及非防治目标物种如天敌、传粉昆虫和野生动物等,而且严重污染土壤、水域、大气和动植物产品,反过来又造成新的害虫危机。 【耕种帮点评】园林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因为这些植物间很容易相互影响,如果有什么植物病虫害严重,那么就会影响到它周围的其他苗木花草,为了防治病虫害侵蚀,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利用化学手段,上文农业知识网耕种帮简单为您介绍了园林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