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9 23:25 作者:李先生
为了将蔬菜运出大棚,以前,菜农们都是肩扛手提,采摘*下来,累得腰酸背疼不说,而且还磕碰到蔬菜。而现在,圣城街道曹家村的郑先生再也不用费力搬运,一个悬在半空的“滑车”将他的双手“解放”出来。而郑先生的这个“宝贝”也不是他的“专利”,几年前,他还不知道有滑车这个东西。
“滑车”使运菜、浇地不用全家上阵
“滑车”有多好?郑先生打开了话匣子:“100米的大棚装一个滑车才200多元钱,却省了大力气,以前摘完菜外运是个烦心事,现在一个人都能轻松应付了。”回想起以前运菜时全家上阵,郑先生说,滑车的好处不仅如此,“浇地施化肥也帮了不少忙,以前浇地必须两个人,一个浇水一个施肥,现在‘滑车’帮着‘搬’化肥,一个人就能包圆了。”
而这么好用的“宝贝”却是个“外来户”,它的发明者是李二村的菜农白学亮,发明滑车已经有七年了。
发明人放弃专利技术迅速传播
在白学亮的大
在白学亮放弃专利后的几年时间里,“滑车”这项技术迅速就在周围村庄传播开来,白学亮说:“在化龙、文家一带,光我推销的就能覆盖60%到70%的大棚,再加上其他人销售的,当地90%以上的大棚都在使用这种设备。”据其介绍,其他地方的菜农,虽然都了解了滑车的好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安装。
小小滑车成了点金石
“其实这门技术一点都不难,只要掌握基本的电焊技术,都能做得出来。”白学亮介绍道,“在很多村里都有人制作‘滑车’,只要能给菜农们带来实惠,我就很高兴。”
据白学亮介绍,从发明该项技术起,仅2007年一年就销售出设备300多套。这使得很多掌握一定焊接技术的农民在家做起了“滑车”生意。在圣城街道曹家村就有两名村民专门制作“滑车”,“他们原来都干过电焊工,对这套东西摸得很透,附近很多村的大棚种植户都来订购。”该村的郑先生向记者说道,“我两个棚里有‘滑车’,其中一个是本村的师傅安的,另一个是白学亮制作的。”
菜农照着葫芦画瓢
“自从我取消专利后,不光很多人做了这门生意,还有很大一部分菜农自己买材料,自己安装,因为原理简单,很容易就能被一般菜农学会。”发明人白学亮介绍道,“再找几个帮手,*就能装上。”
孙家集街道北马疃村的付先生就自己制作了一个“滑车”,“以前我们村没有这种设备,有*在邻村发现有人使用,非常方便,就打听到了李二村的白学亮,从他那买了材料,找了四个人帮忙,*就装好了。”据其介绍,附近很多村民都是自己制作的,“买来滑动车,钢丝,滑轮等,除了往大棚墙体上打个眼之外,其它工作对我们这些经常在大棚上爬上爬下的菜农来讲,非常容易完成。”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