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9 23:06 作者:李先生
记者到北京市昌平区嘉博文公司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参观,记者发现,他们的大棚地表布满了蚯蚓粪,颜色为黄褐色,用手抓一把感觉很疏松。
这与山东、河北等多数
记者心想,为何土壤差距会这么大呢?归根到底,还是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问题。据北京嘉博文生物技术公司的技术总监包雪梅博士介绍,经过5年多的土壤改良,他们基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原来的0.7%—1.2%上升至现在的1.5%—1.8%,个别地块达到2%以上,平均每年提高0.2个百分点。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了,蚯蚓才能生存繁殖,而蚯蚓在土壤中,“不断地耕作着土壤”,能进一步改良土壤,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山东、河北等菜区的土壤没有这么多蚯蚓,关键还是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低,不适合蚯蚓的生存繁殖。蚯蚓少,土壤改良更得不到保障。因此,记者建议菜农朋友,为了保证大棚地块的持续高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势在必行。当然,想一下子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到较高水平是不现实的,需要逐年循序渐进地去改良土壤。
一是增施腐熟的粪肥。粪肥中有机质含量较高,施入土壤中,不仅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还能改土沃土,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建议每年亩用腐熟的粪肥(以鸡粪、鸭粪*)5000公斤以上。
二是作物秸秆还田。作物秸秆在土壤中腐解后,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盐害。建议操作时,将秸秆打碎,亩用1500—2000公斤,深翻与土拌匀后,结合夏季高温闷棚一块进行,效果理想。
三是施用具有抗重茬功能的有机肥。商品有机肥经过工厂化加工处理后,有机质含量较高,施入土壤中,改土沃土作用明显,像北京嘉博文生产的“BGB抗重茬”有机肥,还具有抗重茬、减盐害的作用,亩用300-500斤为宜。
四是增施生物菌肥。通过增施生物菌肥,可提高土壤有益菌含量,维持土壤微生态平衡,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功能。建议:蔬菜定植前穴施或沟施“土不老”生物菌肥,亩用80—160公斤。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