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大棚芦笋种植技术

2017-09-28 00:35 作者:李先生  

  一、育苗   1、品种选择:芦笋是多年生植物,一次种植可以连续收获15年以上,因此选择高产、优质、抗病强的优良品种非常重要。目前比较好的品种有:格兰德、阿达拉斯等杂交品种。   2、育苗时间:3~10月份均可育苗,有大棚的冬季也可以育苗,南方地区周年均可以育苗。一般以3~4月播种,6~7月定植为好。   3、浸种催芽:芦笋种子外有一层坚硬的蜡质,因此播种前必须进行浸种。浸种前先用清水将种子漂洗,漂去秕种和虫蛀种,再用50%的多菌灵300倍液浸泡杀菌12小时。然后,春季用30~35℃的温水浸泡2天(夏、秋育苗用冷的井水浸泡),再用湿毛巾将种子盖上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种子一次避免闷种,等有少量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4、播种方法:   营养钵育苗:选用10cm×8cm的塑料营养钵,营养土为:生物有机肥∶表土=1∶4,每钵正中播一粒种子,3个月后待苗高30cm左右,生出5条小茎,肉质根达10~15条时即可移栽定植。   苗床播种育苗:选择肥沃的沙壤土整畦,每50克种子选用10平方米育苗畦即可,先灌足底水,按行株距10厘米画线,单籽点播在中央,上面覆盖2厘米厚的过筛细土或干河沙土。早春季节播种后即用小拱膜(宽90~120厘米,高50~80厘米)覆盖,畦面上撒辛硫磷颗粒剂药饵少量,以防蝼蛄等地下害虫。拱棚内控制温度在白天25~30℃,夜间15~18℃。温度超过32℃时要及时揭开两端的膜通风炼苗。当小苗长出三个以上地上茎时(出土后60天左右),即可移栽。   二、定植   1、地块选择:要选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透气性好的沙壤土或壤土栽培芦笋,同时要求旱能浇、涝能排。   2、移栽定植:芦笋以6~7月移栽为佳,因为这样田间管理时间短,次年春节后就可采收,见效快。也可移栽上一年的苗,这种苗大、苗龄长,比当年春季育的苗产量高。南北方向栽植,6米宽标准大棚作畦4行,棚边保留50㎝空间,畦面单行种植,株距28~30厘米,每亩定植1400~1500株。为保证春节后采笋,夏秋季节应加强肥水管理。   (1)挖定植沟:在经过深翻整平的地面上,南北行向,挖沟宽40厘米,沟深40厘米。   (2)施肥填沟:将每667平方米1000公斤的商品有机肥和“黑”有机磷钾20公斤+尿素10公斤拌匀填入定植沟内。   (3)起苗定植:起苗前苗畦先浇一遍水,沿芦笋苗行间用铁锹分割成方块,带土将苗起出,南北行栽培的,把小苗最细小的一个茎朝北方向,按25~30厘米株距植于沟中,芦笋苗鳞茎盘低于地平面12厘米左右,然后浇水使其自然塌实,等水渗下后,适时松土。   三、夏季肥水管理   为加速芦笋生长,7月中旬~8月中旬,每667平方米追施“黑牛”有机钾25公斤+尿素7.5公斤戓史丹利48%含硫复合肥25公斤,追肥后及时浇水。   四、病虫害防治   1、芦笋病害:主要有茎枯病,根腐病,褐斑病,枯稍病等。雨季应加强病虫害的防治。芦笋苗期间易遭受根腐病、立枯病、褐斑病、茎枯病、蛴螬、蝼蛄、地老虎、甜菜夜蛾等病虫和杂草的危害,影响苗生长发育,在管理上必须做好纺治工作。   2、选用药剂主要有:芦保丰,笋枯净,笋病灵。   3. 防治方法:   (1)清园土壤消毒:每年的夏季和冬季二次拔掉老母茎后,进行一次土壤全面消毒处理,用芦保丰200—300倍加笋病灵200—300倍将全田喷洒一遍。   (2)叶面喷施:在每茬留母茎后,当母茎分枝之后至母茎停止生长之前,采取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喷药2—3次。以选用下列药剂和方法混合应用对茎枯病的防治效果比较好。①芦保丰一号300—400倍加笋枯净300—400倍;②笋病灵300—400倍加笋枯净300—400倍。   (3)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棚内湿度过大,笋株上已形成水渍状小病斑时,在天气转晴后喷药:①芦保丰一号200倍加笋枯净200倍;②笋病灵200倍加笋枯净200倍。 在苗生长期间,根腐病、立枯病选用使百功800倍或0.36%苦参碱(生物药)间隔10天左右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次。茎枯病选用禾果利800倍,每隔10—15天喷药一次。防治蛴螬、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每亩用炒香的碎豆饼或麦麸子5千克加碎青菜叶5千克与敌百虫0.2千克掺混均匀制成毒饵,在傍晚均匀橵入苗基部边诱杀。防治甜菜夜蛾等取食地上部害虫时,选用低毒低残进口农荮,康宽.除尽.美除,凯恩防治。   五、清园   大棚芦笋每年有两次枯枝期,分别是春季留母茎后4个月和冬季12月;在枯枝后浇一遍透水,过几天后将干枯的地上茎拔掉清园。   六、扣棚   按照芦笋的生物学特性,当地表温度达到或超过11℃时,鳞芽才开始萌动,并相继长出嫩茎,因此耕种帮建议为了春季提早上市,延长采收期,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实行大棚栽培。大棚覆膜时间安排在1月上旬,春笋采收始期比露地栽培的3月下旬提早到2月上中旬,提前40天左右。   七、采收   根据温度及生长情况,在春节前后笋芽长到20~25厘米时采收上市。每亩大棚春笋产量可达500公斤左右,比露地春笋亩产增加四五成,产值翻番。实现了春笋冬季采收,春节前后上市,既丰富了春节市场供应,又获取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八、母茎的留养   第一年笋田采收一个月后,于4月上旬开始留养春母茎,留养数控制在2年生芦笋3根、3年生以上芦笋4~5根。秋母茎留养始期,采秋笋的控制在8月25日左右,留养根数为10~15根,9月下旬开始进入秋笋采收期;不采秋笋控制在9月中旬前后,所有嫩茎全部留养秋母茎。   【耕种帮总结】   芦笋在国际市场上有“蔬菜之王”的美称,居世界十大名菜之首,是目前高效的经济作物之一。农业知识网耕种帮在本文中给您介绍了大棚芦笋种植技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果树疏花疏果原则 下一篇:芦笋是什么?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