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6 00:29 作者:李先生
在生产中,有些菜农为了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湿度,在早晨早通风,将湿气排出。笔者认为这种排湿方式在高温季节是可以的,但在低温时期不可取。
一是在冬季低温时期,降湿、排湿靠早通风是难以做到的。众所周知,空气湿度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冬季棚内温度较低
二是早通风,降低了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导致光合效率也随之降低。据科技人员测定,有机肥施用充足的大棚,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冬季蔬菜大棚关闭较严,二氧化碳散失少,会在棚内积累形成较高的浓度,一般早晨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是棚外的数倍。这些二氧化碳可为蔬菜进行光合作用提供更多的“原料”,对提高蔬菜的产量很有意义。为此,不要一揭开草苫就通风,要在揭开草苫后1小时再通风。其依据就是棚内一夜积累的二氧化碳大约可供蔬菜进行光合作用1小时,而且早晨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会使光合速率成倍提高,可望产生数倍的光合产物。此时的1小时,可以有平常状态数小时的光合产量,是十分难得的,这也是冬季大棚蔬菜增产的潜力所在。如果只为了排湿而早通风,既不能把湿度降下来,又使这部分二氧化碳排到了棚外,无疑是一大损失。
正确的做法:揭开草苫见光后,先不通风,利用阳光的增温作用,自然降湿。一般情况下,揭开草苫后1小时就可以通风了,一则通风可使外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棚,使得光合作用继续下去;二则可调节棚内温度。所以,低温时期改变早通风排湿的做法,有利于棚内温度和二氧化碳的双重调节。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