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0 19:21 作者:李先生
1、适期控肥
菊花喜肥,若施肥不当易引起徒长,施肥过多,则株高叶稀,因此基肥应以磷、钾肥为主。施追肥不可过早,如果叶片小而薄、叶色泛黄,可多次喷施0.1%尿素溶液,直至叶色转绿为止。如果出现缺磷、钾肥等症状,应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立秋后至开花前,肥水宜充足,其浓度要逐渐增加,并应注意增施磷钾肥。可使花色正、花期长。
2、适当控水
要让菊花长得矮壮、节密、叶肥、不赤脚,控水是唯一的有效措施。盆菊浇水要适时适量,即使是生长旺盛期,每天的浇水量也只需保持到白天中午蒸发所需的水量,即每天早、晚给叶片喷1次叶面水。
3、适盆换土
菊花的整个生长过程中,一般需要换盆2-3次。幼苗期移栽在直径约12cm的小盆养护,壮苗期换人直径约15cm的盆内培养,花蕾分化前再换人直径约20cm左右的盆中培养。这时应适时加施肥料,只有这样,花盆逐渐增大,盆土逐渐增多,才有利于供给各个生长发育阶段所需的适量水肥。切忌大盆养小苗或小盆养大苗。若发现枝叶过盛,可去掉部分宿土或须根。
4、及时摘心
及时摘心可促发侧枝,有效地压低株高:盆栽的摘心时间和次数,因不同选形艺术而异,一般留4-7朵,菊苗定植后留4-5片叶摘心,等其侧枝长出4-5片叶时,每个侧枝再留2-3片叶进行第2次摘心。
5、抹芽疏蕾
菊花壮苗期,萌发出许多腋芽,需及时用手指捏掉,否则消耗大量养分,且能发出许多小侧枝,使植株显得杂乱无章。孕蕾期,在顶蕾下的小枝上有时出现旁蕾,除因需要保留的以外,也应及早去掉旁蕾,促进顶蕾肥大。
6、养好脚叶
俗话说“鲜花还需绿叶配”。做到适期扦插,在盆菊生长期间,合理施肥、浇水、预防病虫害。即可防止脚叶枯黄脱落,又可确保叶片青秀,提高观赏效果。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