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5 03:56 作者:李先生
想要提高农药利用率,就要提高手动施药机械质量,改变喷洒部件单一的现状,促进手动喷雾器的更新换代
喷雾器是雾化质量的决定因素,直接影响农药在作物上的沉积分布。雾滴分布密度是关系到防治效果的一项重要因素。等量的药液,如果雾滴尺寸缩小一半,所得的雾滴数目可增加8倍。由全国农技中心牵头成立的山东卫士植保机械有限公司,开发生产了“卫士”牌WS-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和4项发明专利,并已率先获得“3C”认证,成为我国手动喷雾器理想的更新换代品种。
推行低量施药技术,降低目前的亩施药液量
作物叶片表面能够附着的农药雾滴是有限度的,当喷洒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叶片上的细小雾滴会凝聚成大雾滴而滚落、流失,反而使叶片上附着的农药量急剧降低。发达国家的施药液量一般都控制在每公顷100--300升的范围,不到我国单位面积施药液量的1/3,因而流失量极少,农药利用率较高。
广泛开展施药技术培训,让农民掌握科学施药方法
手动喷雾器采取的是液力雾化方式,高压液体在通过狭小的喷孔后,要经过30厘米以上的距离才能够完全雾化,所以在喷洒农药时,必须保持喷头与作物的距离在
30厘米以上,避免将喷头贴近作物表面喷雾。在使用圆锥雾喷头喷洒作业时,应改变沿前进方向左右双侧“Z”字型交叉喷雾习惯,而采取顺风单侧“Z”字型喷雾,保证施药人员所在的区域是无药区。同时,应逐步用扇型雾喷头替代圆锥雾喷头,采取单侧平行推进法喷雾,提高农药分布的均匀性。机动喷雾机采取的是气力雾化方式,离喷头越远,雾滴越细,一般水平喷幅在8米以上。在喷洒农药时,要充分利用其有效喷幅,采取飘移叠加法喷雾,提高工效和防效,避免针对性喷雾。作业时,应按照风向确定喷头的指向(喷向)、机手的行走路线(走向)和田间作业的顺序(始向)的原则,使喷向与风向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