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6 06:11 作者:李先生
大豆立枯病主要为害幼苗的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发病初为病斑多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呈暗褐色,发病幼苗在早期是呈现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的状态,并且病部逐渐凹陷、溢缩,甚至逐渐变为黑褐色,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整个植株会干枯死亡,但仍不倒伏。
大豆立枯病仅在苗期发生,幼苗和幼株主根及近地面茎基部出现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病菌的菌丝最初无色,以后逐渐变为褐色。病害严重时,外形矮小,生育迟缓,靠地面的茎赤褐色,皮层开裂,呈溃疡状。
大豆立枯病主要为害幼苗的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发病初为病斑多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呈暗褐色,发病幼苗在早期是呈现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的状态,并且病部逐渐凹陷、溢缩,甚至逐渐变为黑褐色,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整个植株会干枯死亡,但仍不倒伏。发病比较轻的植株仅出现褐色的凹陷病斑而不枯死。当苗床的湿度比较大时,病部可见不甚明显的淡褐色蛛丝状霉。从立枯病不产生絮状白霉、不倒伏且病程进展慢,可区别于猝倒病。
发生在苗期,常引起幼苗死亡,部分地区发病率达10%~40%,产量损失30%~40%,严重者甚至绝收。
大豆立枯病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幼苗。幼苗发病,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显凹陷的病斑,局部隘缩,皮层开裂呈溃疡状。严重时包围全茎,使基部变褐、缢缩,幼苗折倒死亡。轻病株仍能缓慢生长,但植株矮小,地上部矮黄。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