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8:52 作者:李先生
百菌清杀菌剂,自1966年上市以来,已经50个年头了。可谓是一个老杀菌剂品种。但百菌清杀菌剂相关的一些细节性问题,可能还有不少人不太了解。
继有机硫类杀菌剂中的代森类、福美类研制上市以后,1960年到1970年的十年之间,世界农药合成研究掀起一个高峰,1964年N.J.Turner等首次报道了百菌清的杀菌活性,1966年Diamond Alkali公司首先在美国登记并应用于草坪杀菌。我国已经有瑞士先正达、日本史迪士、上海泰禾、湖北沙隆达等多家企业生产销售。至今在全球登记的作物种类超过65种,用于防治125种以上的病害。
1、作用机制决定了百菌清杀菌剂的药效发挥相对铜制剂慢一些,需要更早的提前使用时机:百菌清在FRAC杀菌剂分类中属于M5 组,为邻苯二甲腈类有机合成杀菌剂。多位点杀菌,当喷布在植物体表面上的百菌清和正在萌发的真菌孢子接触以后,百菌清和真菌细胞中的谷胱甘肽类巯基化合物相结合,使多种酶类物质失效,从而抑制细胞内糖酵解过程和能量的合成,最终达到抑菌和杀菌的效果。
2、保护性杀菌剂,需要均匀喷施:百菌清杀菌剂对几乎所有的植物病原真菌都有效,是广谱性杀菌剂,但不能被植物组织吸收和在体内传导,属于保护性杀菌剂,但百菌清制剂在植物体表面上具有良好的黏着性,比较耐雨水冲刷,药效发挥时间比较长。
3、使用方法多样,具有较高的蒸汽压,可以土壤处理使用:百菌清杀菌剂可以叶面喷施,也可以随水灌溉,甚至
4、不同品牌的百菌清制剂在质量上可能差别较大:百菌清杀菌剂的主要生产原料是间二甲苯,经氨氧化催化反应得到中间体,间苯二甲腈,再经高温氯化得到百菌清。在百菌清的制备过程中,有两个关键性环节,一个是间苯二甲腈的纯度分离,一个是百菌清的晶型分离。间苯二甲腈的纯度分离需要精密性强的仪表设备和严格的工艺流程,百菌清有两个晶型,晶型Ⅰ和晶型Ⅱ,前者的活性是后者的几倍。因此,同样的百菌清,可能会因为间苯二甲腈的纯度分离,以及晶型上的差别,导致原药的质量可能会相差甚远,最终影响到制剂的质量及其杀菌防病效果。
理论上,百菌清杀菌剂对大白鼠经口和经皮毒性均为>5000mg/kg。属于低毒农药。但大量研究发现,大鼠和小鼠长期摄入高剂量的百菌清以后,会有肾脏增生和肾脏上皮瘤的发生。人体重复暴露并接触到百菌清以后会导致皮肤病。这对于那些打药不穿防护服的人来说是很危险的。
百菌清杀菌剂对鱼和蜜蜂的毒性也都较强,因此,百菌清在水田使用要谨慎,也不宜在作物开花期前后使用。
葡萄、苹果、柿树、枣树的一些品种、部分花卉植物有药害风险。油类物质可能加重药害。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