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1 18:35 作者:李先生
无公害生产技术是实现小麦优质、高产、低本、高效的生产性关键技术。采用这一技术进行小麦生产,不但节省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氮素流失,降低污染,提高农产品安全性,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以提高小麦单产,改善品质,提高优质小麦品质的稳定性,增强国产优质小麦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化开发,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优质强筋小麦无公害生产技术是选用综合抗性强的强筋小麦品种,根据产地环境条件,采用小麦秸秆免耕或玉米秸秆旋耕还田方式,配合精量施肥、病虫草害防治、节氮降污水肥耦合技术,进行组装集成,形成一套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直接指导小麦生产。
增产增效情况:应用该技术,与传统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相比,平均每亩增产小麦23.5千克,化肥投入量降低31.2%,农药有效成分用量降低76.5%,防治费用降低63.2%,少浇1~2次水,获得降氮节水降污、保证产量和品质的效果。
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技术。选用综合抗性强的品种,按照小麦品种类型,建立高产优质、抗病虫的群体结构。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每亩基本苗15万~18万;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每亩基本苗12~15万;分蘖成穗率高的多穗型品种,每亩基本苗8万~12万。
2、产地环境条件及小麦秸秆免耕、玉米秸秆旋耕还田的地力培肥技术。按照NY/T851—2004《小麦产地环境技术条件》标准的规定,选择产地环境。采用小麦秸秆免耕还田,玉米秸秆旋耕还田方式实施多年连续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3、精量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技术。根据土壤肥力基础精确施用氮、磷、钾、硫肥。超高产水平条件下,每亩生产小麦600千克,每亩总施肥量:纯氮16千克,五氧化二磷7.5千克,氧化钾7.5千克,硫4.5千克;高产水平条件下,每亩生产小麦400~500千克,每亩总施肥量:纯氮12~14千克,五氧化二磷5~6.2千克,氧化钾5~6.2千克,硫4.5千克;中产水平条件下,每亩生产小麦300~400千克,每亩总施肥量:纯氮1~14千克,五氧化二磷5~7千克,氧化钾5~7千克,硫3千克。提倡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料。
4、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与生态控制相结合的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菌剂和高效低毒选择性杀虫剂,施药时间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控制适宜的益害比。小麦播种前选用含戊唑醇杀菌剂和对地下害虫高效、易降解的杀虫剂的种衣剂,如14%纹枯灵小麦种衣剂包衣;按照病虫害测报调查规范标准,适时防治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等病害和麦蚜、粘虫、红蜘蛛等虫害。于冬前小麦分蘖期或返青期,选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防治双子叶杂草,用3%世玛乳油防治单子叶杂草。
5、节氮降污水肥耦合技术。改传统栽培中氮肥全部底施或底施比例过大(底追比例为1:0或7:3)为减少底施氮肥用量,加大追施氮肥比例(底追比例为5:5或3:7),将目前生产中返青至起身期追肥,后移至拔节期追肥;改目前生产中进行5次灌溉(底水、冬水、起身水、孕穗水、灌浆水)为3次灌溉(底水、拔节水、开花水);改传统的每次灌溉60立方米水为每次灌溉40立方米水,可改善籽粒蛋白质品质,增加产量,提高氮肥和水分利用率,减少氮素淋溶量。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