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5 04:49 作者:李先生
施肥不当,土壤“衰竭”
当天,前来参加论坛的蒲江县妙乐乡冬枣专合社理事长张贤勋告诉记者,他搞冬枣几十年,之前使用化肥不当,枣子光泽度、含糖量都较差。不光他一家,邻近种柑橘的也是果子长得大,但就是不好吃。
肥料使用不当不是孤例。成都新朝阳作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共关系事业部总监王强介绍说,蒲江大塘镇一户猕猴桃种植户曾来咨询:刚长出的须根是白色的,但没几天就变黑,不知咋回事。“猕猴桃最适宜的是微酸性土壤,如果施过量复合肥或用到劣质有机肥,就会增大土壤酸度,导致新根变黑。有些农户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就通过加碱性的生石灰来调节,但有可能造成土壤板结或把根系灼伤。”
数据显示,我国耕地复耕指数为2.5,土壤无法得到休养生息,耕地退化面积占40%以上,耕地有机质平均含量不足1.5%,低于国际标准3倍。以蒲江为例,该县好的地块有机质含量达到3%,是全国平均水平两倍,但距离国际公认的好土标准,仍有较大差距。
市场+政策 提高耕地质量
如何让种植户在 “挣快钱”的同时,着眼长远,积极、科学的改善土壤?
蒲江县农发局副局长张应良认为,首先以市场为导向,让种植户充分感受到,做好绿色防控、达到有机标准的,才更卖钱。其次,政府出台政策,做的好的有扶持、有奖励,做的差的享受不到优惠政策,甚至要遭罚。
以张贤勋为例,5年前,他改用复合肥,第一年效果不太明显,“但坚持了两三年后,以前的地块硬的踩不下去,现在稍微下点雨一踩就是两三公分深。”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疏松度改善之后,枣子皮更薄,果肉更化渣。张贤勋的冬枣价格几乎一年一个台阶,从之前每市斤10元卖到今年的30元。现在,受到市场鼓舞的张贤勋每年上两季有机肥,再次捡起鸡粪、猪粪等农家肥,还使用油菜籽榨油后的剩余物提高土壤的生物菌含量,为作物提供营养的同时,土壤也更有肥力。
政策层面,《蒲江县有机事业发展规划(2013-2022)》已经出炉。张应良介绍,蒲江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整县打造有机农业县,配套这一规划,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种植户每亩投入1500元以上用于改良土壤,面积达到500亩以上,以及符合其他相关条件的,每亩给予200元的补助。力争项目区农业土壤有机质每年提升0.2%,未来三年提升茶叶、猕猴桃、柑橘三大主导产业25万亩耕地质量。
此外,新朝阳、嘉博文等作物科技公司不是只卖农资,更强调改善耕地质量的“全程植保”服务,与农发局等主管部门下设的科技站互为补充,被越来越多的种植户所认可。王强分析:“改良土壤,虽然第一年投入品的成本可能比传统的贵10%,但后期土壤肥力变强,肥料利用率更高,病虫害也会减少,长期来看会更划算。”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