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褐纹病是茄子的重要病害,只为害茄子,发病后若防治不力可造成很大的损失,苗期发病造成缺株,结果期发病引起果腐。
症状:从苗期到果实成熟期均可受害。幼苗感病后,多在近地面茎基部产生褐色至黑褐色梭形或椭圆形病斑,稍凹陷收缩。当病斑环绕茎周时,病部缢缩,幼苗猝倒死亡,大苗则形成立枯。成株期感病,叶片形成白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病斑,边缘深褐色,中间浅黄色,其上着生许多小黑点,呈轮纹状排列或散生。茎受感染出现渍疡病斑,病斑边缘深褐色,中央灰白色,上面密生小黑点,以后病部凹陷、干腐,皮层脱落,木质部外露,易被风吹折断枯死,病斑环绕一周时,植株即枯死。果实感病,最初在表面形成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稍凹陷,后扩大到全果,病部由小黑点组成明显的轮纹,病果最后软腐脱落,或干腐而成为僵果。
发生发展规律:病菌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8—30℃,相对湿度为80%以上。一般高温高湿,结露多雨,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连作地、密度过大、氮肥过多或脱肥使植株长势较弱,或地势低洼而排水不良,夏季多雨等,都可引起发病或加重危害。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土壤中的病菌可存活2—3年,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栽培,消除土壤病菌危害。
2、土壤药剂消毒。选择在新苗床育苗,并用杀菌剂(如周天菌毒净800倍液)对苗床土进行消毒处理;棚室床土可进行客土更换,并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可用周天生根壮苗重茬灵,按每亩一袋用量在施底肥时与肥料一起均匀施入棚室,地下害虫(如蝼蛄、蛴螬等)严重的地块可换做根施宝,每亩用量约4千克。
3、加强栽培管理。精心管理苗床,培育壮苗移栽,提高其抗病能力;进行起垄栽培,施足底肥,氮、磷、钾配合施用;雨季及时清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生育中后期实行小水勤灌,降低湿度;及时清除病叶、病果,防止再度侵染。
4、实施药剂防治。幼苗期喷药保护,发病初期喷药控制。一般7天左右喷l次,连喷2-3次。生物肥精30-50g+菌毒净30g+鲜牛奶或鲜豆浆1公斤。
此外,在定植后干茎基部周围地面,撒一层草木灰,可减轻基部感染发病。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