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沿海地区啤酒大麦以间套种为主,常见的模式是秋季在棉行中套种50厘米宽的大麦,春季在麦行中间空地上移栽1行棉花或其他经济作物。为探索该模式下啤酒大麦的
肥料施用技术,我们近四年连续进行试验,现将试验结论简要介绍如下。
氮肥用量及配比 沿海地区啤酒大麦生长后期多风雨,要通过调整
氮肥用量和比例来防止植株倒伏。经试验,条播啤酒大麦全生育期的需氮量,以
尿素来折算是每亩15公斤。其中,
基肥和追肥的比例宜为6∶4,即
基肥每亩施
尿素9公斤,大麦倒3叶、倒2叶期每亩各施
尿素3公斤。前期
氮肥用量不宜过大,以减少无效分蘖,防止田间群体过大导致植株倒伏。后期分两次施
氮肥,以补充植株所需的养分,提高成穗率和千粒重。
大麦需磷明显 试验中每年都设置了同样施
氮肥和
钾肥,而不施
磷肥的处理区域,结果显示该区域的大麦越冬期叶片发黄达1级,分蘖少一半以上,而且后期成穗率低,产量与不施肥的处理相仿。沿海地区啤酒大麦生产上要施
磷肥,条播大麦每亩施过磷酸钙25~30公斤,作
基肥一次性施入。
钾肥可少施或不施 试验中发现,不施
钾肥的处理,从苗期到收获期植株都没有明显异常,差异仅在于施
钾肥的处理粒重略高些。原因可能是在棉花行间套种大麦,到冬季棉叶全部落入田间,加上棉花生长期会追施
钾肥,土壤中的钾元素可以满足大麦的需求。棉田套种大麦可以少施或不施
钾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