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收、贮藏和加工
梨的采收期依品种而异。一般早熟品种宜在八成熟时采收,以便运输和短期贮藏;晚熟品种在充分成熟时采
收,可以提高品质和贮藏力。但鸭梨等贮藏期间果肉易发生褐变或罹红心病的品种应适当早采,使其在采收后逐
步完熟。巴梨等洋梨品种,果实需经后熟变软后方达最佳食用品质,在果形达预定大小,且有相当色泽时即可采
收。
梨的晚熟品种采收时气温即逐渐下降,适于贮藏。淮北黄河故道地区多利用地下或半地下室进行贮藏,贮藏
前果实应进行预冷,尽快降低梨果的温度,降低呼吸强度。贮藏温度最好能保持1C~5C,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5%
~90%。梨果贮藏期间,最易发生青霉病、褐腐病和轮纹病,引起烂果。青霉病菌主要由伤口侵入,采收、运输
过程中注意避免果皮损伤,选果时注意选无损伤的梨果贮藏,果实消毒、包纸,均可减少发病和传病。褐腐病在
生长期和贮藏期中均能为害。要加强果实生长期中的喷药保护,贮藏前严格剔除病伤果,贮藏期间注意控制温湿
度。轮纹病是一种潜伏浸染性病害,病菌在果实生长期间即已侵入,故主要应加强生长期间的田间喷药保护,另
外注意贮藏前严格剔除病果,控制好贮藏的温湿度,才能减少病害发生。
梨加工途径很多。下面介绍一种利用成熟残次梨果生产雪梨膏的方法。
将残次果挖去病唱害和溃烂部分,冲洗沥干后进行粉碎、压榨,经过滤,沉淀10~12小时后置铜锅中熬煮,至梨
汁呈棕色、浓度达波美36度时即可出锅,得清膏贮藏各用。加入从1%苯甲酸钠可起防腐作用。制膏时按糖与清膏
2:1的比例进行生产。先将精溶解过滤(每10O公斤糖加水50公斤),置锅中煮熬浓缩,然后将清膏徐徐倒入浓缩
糖浆中,不断搅拌,防止锅底焦化,锅中始终保持沸腾状态。对膏3小时左右,当100C时梨膏浓度达波美37度,即
可压火出锅。冷却后,雪梨膏的浓度可达39度~40度。出锅时需经再次过滤。如作商品销售,装瓶后尚应经过高
温蒸汽灭菌过程。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