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炭疽病
幼苗受害子叶边缘出现淡褐色半圆形病斑,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瓜蔓,叶柄,果实受害,病斑凹陷,病斑上生黑色小斑点,潮湿时溢出粉红色粘稠物。
防治:发病初期可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代森锰锌,代森锌,百菌清加氨基酸或者腐殖酸,海藻酸类叶面肥,磷酸二氢钾加芸苔素缓解。
间隔5-7天一次,连喷2~3次。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用。
都可以,建议轮换不要单独用不好,黄瓜霜霉病
多因为高湿中温天气发病,叶片染病,叶缘或叶背面出现水浸状不规则病斑,早晨尤为明显,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
治疗用缬霉威+丙森锌+霜脲氰喷施一遍,5-7天后用霜霉威盐酸盐+氟吡菌酰胺+琥珀肥酸铜喷施第二遍。
本品是由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复配而成的杀菌剂,其作用机理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抑制细胞壁甾醇的生物合成,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按推荐剂量使用时,对柑橘树炭疽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苯甲吡唑酯可以防治炭疽病。对于柑橘树炭疽病,亩用苯甲吡唑酯兑水稀释2500-3500倍喷雾。苯甲吡唑酯不可与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等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轮换使用。 扩展资料: 使用要求: 1、本品应于柑橘炭疽病发生前或发病初期施药,注意喷雾要均匀,喷雾至叶片微滴水为度。视病害发生情况,每隔7-10天施药一次,可连续用药2次。 2、大风天或预计1小时内降雨,请勿施药。 3、本品在柑橘上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为21天,每个作物周期的最多使用次数为2次。 注意事项: 1、本品对眼睛有**性。使用本品时要穿防护服,戴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口罩等。 2、对鱼类等生生物、家蚕毒性较高,不得污染各类水域,远离水产养殖区用药,禁止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施药器具;蚕室和桑园附近禁用。鸟类保护区附近禁用。 3、建议与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菌剂轮换使用,以延缓抗性产生。 4、本品不可与强碱、强酸等物质混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吡唑醚菌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甲酰
芹菜早疫病(又叫芹菜叶斑病)建议三唑类农药如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或者戊唑醇或者氟硅唑,咪鲜胺或者咪鲜胺锰盐(上述产品用量多了抑制生长),或者异菌脲或者吡唑醚菌酯或者醚菌酯或者溴菌腈等等 。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交替使用农药成分,不要连续使用一样的农药成分。这是植保原则。
能有效抑制病原真菌菌丝体的正常生长或直接杀灭病菌,能控制治疗丝核菌、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纲、白粉菌科 ,锈菌目、卵菌纲等真菌引起等大多数病害,如炭疽病,蔓枯病,枯萎病,纹枯病,白腐病、锈病、黑星病、旱疫病、斑点落叶病、疮痂病等。特别是西瓜炭疽病,蔓枯病有特效。另外叶面处理或种子处理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保证品质。用法用量:叶面喷施稀释1000—1200倍液
病毒病,肥水不合理,温差大,种子带毒,高温干旱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该病传染性强,如果少量发生最好拔出深埋,补苗时最好换个地方,药剂选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病毒抑制剂+调节剂,第二,补充锌肥,加强水肥管理,第三,蚜虫等害虫,可以参考一下药剂,病毒病,宁南霉素或者氨基寡糖素或者香菇多糖或者吗呱乙酸铜或者毒氟磷或者阿泰灵或者画坨+芸苔素或者碧护或者海藻精+吡虫啉或者啶虫脒或者烯啶虫胺吡蚜酮+硫酸锌,最后,农事操作(打顶,抹茬),尽量先管理健株,最后一起管理病株,最好轮做,不要重茬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