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双季晚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017-08-23 03:28 作者:李先生  

双季稻在我县水稻生产中占很大比重,双季晚稻生产常因品种和播期选择不当、秧苗质量不高、栽插密度不足、肥水管理不合理及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等影响产量,实现双季晚稻高产,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科学搭配,选择良种。双季稻区必须充分考虑早稻品种熟期,晚稻安全齐穗、避开寒露风和不老秧等,合理搭配早晚稻品种,选用合适的高产晚稻组合,建议早稻特早—晚稻迟熟,早稻中熟—晚稻中熟。

(二)适期播种,培育壮秧。根据早稻茬口和晚稻品种生育期,一般在6月中下旬播种。亩用种量1.25-1.5公斤,采用湿润育秧或塑盘育秧,湿润育秧的秧田与本田比例以1∶8-10为宜;塑盘育秧,每亩大田需备足434孔秧盘55-60片。秧田适量施基肥;在一叶一心期喷多效唑,以达到控长促蘖效果;二叶一心结合除稗移密补稀;三叶期后亩施3-5公斤尿素作促蘖肥;秧田后期注意苗瘟、稻蓟马、螟虫等的防治;移栽前3-5天亩施尿素5公斤作“送嫁肥”;移栽前1-2天选择防治螟虫等农药喷施,做到秧苗带药下田。2叶1心前保持秧板湿润,以后灌浅水。

(三)合理密植,保证穗数。早稻收获后及时移栽晚稻秧苗,尽可能在7月25日前栽插。整地时做到田平、泥绒、水浅。起苗时尽可能少损伤秧苗。手插采用(22-25)(15-17)厘米左右宽行窄株种植,每亩大田栽插1.6-2.0万蔸,杂交稻每蔸栽2株,常规稻每蔸栽3株左右,浅插匀植。抛栽提倡点抛,每亩大田抛足2.0-2.2万蔸。

(四)平衡施肥,早发稳长。

1、施足基肥:亩施栏肥30担左右,配方肥50公斤于犁田时深施,免耕田亩施50公斤配方肥,30-40公斤碳铵作基肥,同时用一半早稻稻草还田。

2、两次轻施分蘖肥:第一次于插后5-7天亩用尿素氯化钾各5公斤拌除草剂1包撒施,同时保持5厘米深水层4-6天,第二次于插后15-20天亩用尿素氯化钾各3-5公斤撒施。

3、两次轻施穗肥:第一次于拔节期亩用尿素3-5公斤、氯化钾5-6公斤作促花肥,第二次于剑叶露尖(抽穗前16天左右)禾苗有明显缺肥迹象时亩用尿素2-3公斤、氯化钾3-5公斤作保花肥。

4、施好壮籽肥:始穗期亩用“五增牌”谷粒饱1包兑水50公斤叶面喷施作粒肥,以养根保叶防早衰。

(五)科学管水,协调群体。移栽后浅水返青(5-7厘米),分蘖期间歇露田湿润灌溉,当田间总苗数达22万(杂交)-26万(常规)时排水晒田,待田间开丝坼时灌跑马水,再晒田,如此反复。经2-3次后至拔节期复水,孕穗抽穗期浅水灌溉,灌浆结实期干干湿湿灌溉,收割前5-7天排水,防止断水过早。

(六)适时用药,综合防治。根据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药剂防治。分蘖期注意防治二化螟;孕穗期注意防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和细菌性条斑病;破口抽穗初期以防治二化螟、稻飞虱、稻瘟病、稻曲病为重点,灌浆以后重点防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新种植红豆杉叶黄化的解决方法 下一篇:甘蔗可用五项措施促管理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